
亨利·福特曾经说过:思考是最艰苦的工作,可能正因为如此,所以才很少有人愿意真正去思考。就像机体的其他部分一样,大脑也会使用各种策略和技巧将它所需要的能量降低到最少。保留大脑能量最有效的策略就是完全不思考。实际上,大脑多数时候在进行以下3种活动中的一种:走神、被动响应、沿袭老的套路。
猴子心性
我们先从大脑逃避思考的最常见方式开始,即:走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虽然正在阅读最吸引人的材料,但突然之间醒过味来,发现脑海中对于刚刚读过的内容完全是一片空白。所以我们又返回到还记得住的最后一段,重新开始阅读。这种做法当然有效,但并不总能奏效。你是否也有过同样的经历:在回到第一次阅读时的起点时,突然发现自己对所阅读的内容实际上一无所知?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不必沮丧,不止你一个人遇到过这种情况,所有人都一样。
佛教大师称这种现象为“猴子心性”或“心猿意马”,也有人称之为“魂不附体”、“心不在焉”、“无意识”、“思维混乱”,或者“白日梦”。我喜欢“心猿意马”这种说法,因为这种说法更加形象,就像是一群猴子疯狂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抓着树枝不停地摇摆,一刻也不得安生。猴子心性是一种现实。大脑有自己的思维模式,而大脑的思维模式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不论是在看书、听讲座、开车还是准备睡觉时,大脑都存在着一种偏离当前轨道的趋势,而且经常会与既定目标相差十万八千里。
猴子心性并不总是坏事,有时我们可以利用猴子心性来抓住转瞬即逝的绝佳创意。但是猴子心性很难使思维集中,而如果我们不能控制思维,就反而会被思维控制。
鳄鱼脑子
大脑逃避思考的第二种策略是一种本能的反应。同猴子心性一样,本能反应深深地植根于人的生命之中。人类基本上有3种大脑。最大也是最近才进化出来的大脑就是大脑的皮层,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人脑,因为这是人类与其他生物最显著的区别之一。人脑是决定人之所以为人的主要特征之一。大脑皮层的功能包括:理性思考、逻辑分析、语言表达、数字计算、关联思考,还有印象、分析、计算以及其他专注的思维活动。有些时候,这种思维称为高级思维。虽然许多动物也有皮层的构造,但是它们的皮层要比人类的皮层小许多,而且功能也很弱。人类的大脑皮层大约厚2毫米,上面布满了褶皱。如果将人的大脑皮层抻平,那么将覆盖大约4张普通信纸的面积。黑猩猩脑的皮层结构抻平大约有一张信纸大小,猴脑的皮层抻平大约有明信片大小,而老鼠脑的皮层抻平则大约只有邮票大小。
大脑皮层,或者说人脑,是极为强大的。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如果没有成千上万大脑皮层的工作,那么人类所有的成果,包括文化、艺术、建筑、哲学、医学、科学等都将不复存在。人类的思考是通过大脑皮层进行的。但是,尽管大脑皮层拥有巨大的能力和无限的潜力,它对人类行为方式的影响却远不像人们所认为的那样多。
人脑的其他两个部分属于更加原始的部分,它们分别是大脑的外周系统(有时也称为哺乳动物大脑)和脑干。外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于感官刺激产生情绪上的反应,例如喜悦、吸引、恐惧和愤怒。脑干属于更原始的结构,它的功能是对感官刺激进行处理和反应。我将脑干称为鳄鱼脑子,这是因为鳄鱼的大脑中基本只有脑干这一部分。
对于感官刺激应该如何反应,鳄鱼没有太多选择。如果有别的生物进入它的领地,鳄鱼所能采取的行动是非常有限的。如果入侵者体形巨大或者充满威胁,鳄鱼就会溜之大吉。如果入侵者是同性,它就会与之搏斗。如果入侵者小到足以捕食,它就会攻击并吃掉入侵者。如果季节合适,而入侵者又恰好是异性,鳄鱼就会尝试与对方交配。如果入侵者不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情况,鳄鱼就会呆立不动,直到入侵者从其视野中消失,或者作出了可以引发其其他响应的动作。这就是鳄鱼大脑所能作出的全部反应。鳄鱼在做这些动作时完全是出于本能,既没有思想,也没有感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