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药师法门,咒禁

标签:
宗教法门医书南无医心方印度《医学心悟》阿赖耶识方丈佛教港中旅 |
分类: 禅 |
咒禁,是人类医学不发达时期的共同现象,宗教则延长了咒禁的生命。东晋昙无兰译人的《咒时气病经》、《咒目经》、《咒齿经》、《咒小儿经》,至唐代有义净译的《疗痔病经》,均采用咒法治疗时气病、目齿病、小儿病、痔(外科疮疡)病。咒法在密宗医方明里更为突出,如唐僧不空译的《大药叉女欢喜母并爱子成就法》、《除一切疾病陀罗经》、《能净一切眼疾陀罗尼经》,其宗教迷信非常浓厚。
此外,也有咒法配合药物治疗的情况。如宋僧法贤译的《罗噶罗说救疗小儿疾病经》,记述了印度僧侣给小儿治病的情况:一边念咒,一边焚香,然后用药洗方(蓖麻油、麻荆子或叶、荜拨、罗树叶、缚罗迦药),水煎,洗浴患儿,反映了神力而借用药力这样一个事实。
印度的咒禁,在我国医书中也有记载。唐《千金翼方》卷30载有:禁令家和法:南无伽帝伽帝腻,伽帝收溜避。南无阿乾陀罗呵,弥陀罗灌陀沙娶呵”,又法:“唾三十六反鬼,大鬼打头破作七分,如阿梨树枝沙呵”。卷13有“却鬼咒”也是梵咒:“然摩,然摩,波悉谛苏,若摩竭状门提,若想,若想,若聪明易解。”《外台秘要》有“禁蝎螫人咒”,《医心方》收载了我国10世纪前的医书内容,其中卷7转录了《疗痔病经》之咒,卷23引《大集陀罗尼经》之咒,又,载《子母秘录》防产难咒(此咒又被宋《妇人良方》采用),甚至明代也还有这种影响,如《审视瑶函》载有“观音光眼咒”。
唐代太医署中首次设立咒禁科,不能不说是当时咒禁(分道、佛两家)盛行背景下的产物。而佛家咒禁的输入,对于咒禁专科的产生,起到一定的推波助澜作用。唐、宋、元、明各代均有此科,可见影响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