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药师法门,佛教对病因病理的认识,因缘论

标签:
宗教养生因缘缘起论诸法宇宙健康 |
分类: 禅 |
http://a4.att.hudong.com/13/73/01300000251452125950739727732_s.jpg
佛教对病因病理的认识
我们要想健康不病,就需要了解疾病形成的原理,知道疾病发生的前因后果,才能避免恶因,多种善因,方可得到健康少病的乐果。那么,何谓善因?何谓恶因呢?这就需要我们了解佛教中“缘起性空学”、“四大增损说”、“五大归纳法”等内容了,因为它是佛教医学认识论的基础。其内容详尽真实而究竟。
因缘论与疾病的起因
A、因缘论
1、因缘论的概念
因缘论,又称缘起论、因果律,它是佛学理论的基石和核心。全部佛学的基本精神都奠定在因缘论的基础上。换句话说,佛学各种理论都是因缘论的展开。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是佛教中一首很著名的讲因缘的偈子(偈的意思是诗或颂)。偈中沙门,是指出家修道者。大沙门,是对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的尊称。诸法,指一切事物和现象。因,是原因,是事物生活和坏灭的主要条件;缘,是助缘,是事物生灭的辅助条件。因缘的和合与离散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内在根据。
http://www.fosss.org/Article/XuanHua/xhGeZi.jpg
因缘、缘起、因果有着相同的内涵。所谓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就是说一切事物和现象的生起都是相互依赖的互存关系与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和现象。我们拿种豆子来比喻,说明这个道理。一粒豆子,是豆科植物的种子,这粒种子就是将来发生哪类豆类植物的因(内在条件),种子播入泥土里,加上柔和的阳光,流通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及充足的水分等助缘(外在条件),就慢慢地生根、发芽、长绿叶而成为一颗植物。当然,农民的工作也是很重要的,需要农民适时的加工、灌溉、除草、施肥,那粒种子才能结出果实。相反,种子播入泥土里,那些众缘(关系和条件)缺少了,或是农民不劳动,那么,那颗植物不但不会发展,甚至还会死亡。植物是这样,宇宙万物也是这样的。
http://www.hebei.com.cn/sybjzx/syxwzx/syjy/200909/W020090901585447234389.jpg
佛教因缘论、缘起论认为:大千世界,森罗万象,形形式式,生生化化,无不是因缘和合而生。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互为条件的,都是由于互相依待、互相作用才得以存在,即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是互为因果的。简而言之,因缘论、缘起论的实质也就是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理论。佛教关于缘起的经典定义是:“若此有则彼有,若此生则彼生;若此无则彼无,若此灭则彼灭。”这四句话就是表示相待依存的因果关系,即因果律。
http://edu.dahe.cn/kxpj/tktst/W020071113575796878861.jpg
佛教认为,因果律是支配世界万物运动、变化、发展的基本法则。在世界万物中,物与物的因果较易明了,例如金属热胀冷缩,冷热是因,缩胀是果。物与心的互为因果关系尚易了解,如物质环境使人有苦乐的感受,饱暖则身心舒适,饥寒则身心痛苦。以心为因而影响物质的,如现代心身医学已证明心理情绪对生理变化;大脑中枢对免疫功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诸种因果关系中,最难理解并为佛学最重视的是思想行为上的因果。佛教认为,人们起心动念,所作所为,可分善、恶两面,以其善恶的力量支配人体生命活动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民间有句俗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就是说的思想行为上的因果关系。
http://www.peoplexz.com/2270/2277/2301/uploadfile/20080928110917598.jpg
因缘论的三个原则
因缘为佛学立义之本,佛学的一切深义,都是从因缘的观察中而发现的,而因缘论之所以能确立,必须符合果从因生,事待理成及有依空立这三个基本原则。
(1)、果从因生
现实存在的事物,必须有因有缘才能生起,无因或邪因都不能生起。佛学认为,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有正确而必然的因果关系。如人体患病,必须有一定的病因,有些疾病,虽目前病因未明,但是不可能没有原因,不可能是命中注定的,不可能是上帝的惩罚,也不可能是其它种种不正确的原因。
(2)、事待理成
这比上一层更深刻些。现实的一切现象,固然是因果,但在因果里,有它更深刻、普遍的理性。为什么从某因生出某果,这必有某某必然生某的理则。世间的一切,都循着这必然的理则而成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而且如果瓜豆品种优良,必然生长旺盛,果实丰硕。反之则黄瘦寡收,这是由其遗传基因所决定的。
(3)有依空立
这更深刻了。果从因生的现象及事待理成的必然理则,都是存在的,即是“有”的。有依空立的意思是说,不管存在的事物亦好,理则亦好,都必依否定实在性的本性--“空”而成立。这个“空”,是说没有固定不变的事物,相当于不实在的意思,而不是不存在的意思。有人以为空了就没有了,其实,佛学就是从缘起的分析上说明空无实体的道理。正象我们人类以生物化学家的眼光去分析,人体就不实在了,他们仅是各种元素及关系的结合而已。但从现象来看,当个体的人尚未逝世之前,他还是以有思想、有个性的整体的人而存在着。
B、病由业起,业由心造
常常听人说:“我昨天晚上没有盖被,着凉了,所以感冒了”。他们把感冒全归罪于没有盖被。其实错了,没有盖被不一定会着凉,盖了被也不一定就不会着凉。从佛教的观点看,没盖被只不过是感冒的“缘”和“导火线”罢了,这不是感冒最根本的原因。同理可知:“过度疲劳”和“淋到雨”……等也都只是感冒的“外缘”,而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许多人淋到雨不会流鼻水,或者说虽然工作劳累但仍然不会患感冒。
现代医学常以“细菌传染”、“人体抵抗力低,免疫功能下降”来解释一切疾病,其实也不尽然。细菌只能解释像天花、白喉、淋病等传染性的疾病,而无法解释像血癌、糖尿病等机能性的疾病。从另一方面说,不知他们是否想过,为什么细菌只传染给某甲,而没有传染给某乙?……
行医五十五年的医学博士毕勒(Bieler)先生在所著的《食物是你最好的医药》(Food ls Your
BestMedicine)一书中,曾这样地解释: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不是细菌,而是由于血液中的毒素,造成细胞组织破坏以后,才引起细菌的侵袭。由此他把所有的疾病归罪于“错误的饮食”,所以他特别提倡天然食物。
但是我试问:为什么有些人每天吃同样的食物,却会生不同的病呢?为什么有些婴儿一出生,就会带有黄疸病和血瘤的遗传,为什么会染上这样的病呢?
看来,只有用佛家的“因缘论”,“业力说”才能圆满地解释一切疾病的起因了。比如说为什么某甲躺着看书得了近视眼,而某乙却不会呢?是因为某甲过去造了近视眼的业因,所以现在加上躺着看书的助缘,才会产生近视眼的果报。
所以《维摩诘经》上说:“我现在所有的病,都是由于过去(世)的妄想所造成的”。又说“众生因为执着了我相,所以才产生烦恼和疾病”。“一切疾病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内心攀缘外境所产生的杂念”归根究底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我们过去的妄念所造成的。因为有贪爱、憎恨和愚痴的妄念,所以在身体、语言和意念上造作了许多疾病的因(业因)。这种业因具有很大的潜在势力,遇到了适当的助缘,就会开花结果,而生出病来。而我们前面所提到的“淋到雨”、“细菌传染”、“错误的饮食”、“不适当的生活方式”、
“遗传”等都是疾病的导火线和助缘,而不是根本的原因。由于过去曾造作了会导致疾病的“业因”,所以遇到了那些“缘”,才生出疾病的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