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香1

标签:
苏合香丸安息香麝香中恶沈香中国健康 |
分类: 医 |
http://ww.ctworld.org.tw/buddhism/notes/images/024._bg.jpg
http://farm4.static.flickr.com/3653/3323419964_c8e9c800ff.jpg
《说文解字》中说:“香,气芬芳也。”而馨香的“馨”,就是香气远闻之意。 而能产生这些美好的气味之物,尤其是专门用来制造香的原料,也被称为香,如:沈香、龙脑香、麝香等。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香与生活就有密切的关联,除了以焚烧香草来驱除蚊虫,去除秽气之外,外煎香汤来沐浴,甚至佩挂香草。随着佛教的传入,更陆续引进多种重要的香料,如龙脑、沈香等,让香的使用又产生全新的风貌。汉代,有以香净化空气,消除瘟疫的记载。在汉武帝时有一个“西国献香”的传说:“汉武帝时,弱水西国,有人乘毛车以渡弱水,来献香者……”,当时武帝并不认为有特别之处,未加重视使用,后来因为长安发生大瘟疫,西国使者取其香点燃之,才使得疫气消除,众病痊愈。由这个线索,可以证明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香能净化环境。(花香能杀菌治病是由于鲜花发出的萜烯类气体物质的作用。它是一种幽香诱人的小分子,在空气中漂游,不断扩散,能杀死其周围的一些致病细菌。人们在花卉间呼吸时,这种小分子自然进入人体,起到芳香治疗作用。波兰“香味疗法”协会会长瓦.布鲁斯介绍,(利用香味疗法治病有两种方法:1.通过按摩、淋浴,使挥发性香味物由皮肤进入人体。2.通过呼吸道作用吸入空气中散发的香味。) 在中国香的传来,开始是由西域传入,后来大部分的香则由海南诸国广州、交址(越南)、琼崖(海南岛)传来。但由于古代交通不发达,地理知识不充足记载每多偏差。而且古代记载经过时空的演变,和现代也完全符合。虽如此大约知道占波、真腊(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海南岛、泰国这一带地域自古以来即有生产香。 中国古书中记载着:“南方产香”,古人认为“凡香品皆产自南方”,这和中国五行的观念有关,因为南方是南属离位,而离属火,火为土之母,火盛则土得养(肥沃),因此如沈水香(沈香)、旃檀(檀香)、薰陆等香皆产自南方;海边的表面为气之所终,土气特别旺盛,《清暑笔谈》说:“香气凑脾(土),火阳也,故气芬敛。”这是用五行的观念来解释香的产生。另外,也有认为在热带中的人易流汗而发出体臭,但在这种地域也就自然会产生另一种物类(香料)来对制这种问题。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九,曾记载苏合香丸可用来治病:“此药本出禁中,祥符中尝赐近臣。”北宋真宗曾经把苏合香丸炮制而成的苏合香酒,赐给王文正太尉,因为此酒“极能调五脏,却腹中诸疾。每冒寒夙兴,则饮一杯。”宋真宗将苏合香丸数篚赐给近臣,使得苏合香丸在当时非常盛行。(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中医将其与至宝丸、紫雪丹(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本方由石膏、寒水石、磁石、滑石、犀角、羚羊角、木香、沉香、元参、升麻、甘草、丁香、朴硝、硝石、麝香、朱砂十六味药物法制而成。用于温热病、热邪内陷心包而致的高热烦躁,神昏谵语、抽风痉厥、口渴唇焦,尿赤便闭,及小儿热盛惊厥。有清热解毒,镇痉开窍之功。)并称为“凉开(温病)三宝”,并奉为“三宝”之首。苏合香丸麝息香,木丁熏陆荜檀襄,犀冰白术沉诃子,香附朱砂中恶①尝来源:《局方》。
词解:①中恶:忽然昏倒,气闷欲绝。
药物:苏合香油(入安息香膏内)一两安息香(为末,用无灰酒一升熬膏) 沉香 麝香 丁香 白术 青木香 乌犀屑 香附子(炒去毛) 朱砂(水飞) 诃黎勒(煨去皮) 白檀香荜拨各二两 龙脑(研) 熏陆香(另研)各一两
用法:上药研为细末和匀,用安息香膏及炼白蜜为丸,如弹子大(3克重),以蜡封固。同时,每服半丸至1丸,去蜡壳,温开水送下。
功效:温中行气,开窍醒脑。
适应症:1.中风、中气或感受时行瘴疠之气,以致突然昏倒不语、牙关紧闭、不省人事者。2.中寒气闭,心腹猝痛,欲吐泻而不得,甚则昏厥。3.小儿惊厥、昏迷。4.冠心病之心绞痛。)此外,在中国的金创药及去瘀化脓等方剂中,乳香、麝香及没药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