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武(少林功夫最养生---易筋经26)

标签:
保健常见疾病肺脏神经官能症少林武术文化 |
分类: 武 |
7、九鬼拔马刀势---手太阴经筋(经脉)---手太阴肺经---肺
肺,位于胸中,上通喉咙,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因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故又称“娇脏”。为魄之处,气之主,在五行属金。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互络属于肺与大肠,故肺与大肠相为表里。肺主一身之气;主呼吸之气,司呼吸;主宣发,外合皮毛;主肃降,通调水道;现代医学主要包含呼吸、代谢、循环、内分泌方面。
警告信号---怕风、容易出汗、易感冒、易咽痛。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经常感冒:
疾病解释:
感冒又称伤风、冒风,是风邪侵袭人体所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塞、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为其特征。全年均可发病,尤以春季多见。由于感邪之不同、体质强弱不一,证候可表现为风寒、风热两大类,并有夹湿、夹暑的兼证,以及体虚感冒的差别。如果病情较重,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称为“时行感冒”。
练习招式:1、3、7、8、11、13
咳嗽:
疾病解释:
中医学讲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证。见《素问·五脏生成篇》。《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咳谓无痰而有声,肺气伤而不清也;嗽是无声而有痰,脾湿动而为痰也。咳嗽谓有痰而有声,盖因伤于肺气动于脾湿,咳而为嗽也。”因外邪犯肺,或脏腑内伤,累及于肺所致。外感以祛邪宣肺为主,内伤以调理脏腑、气血为主。
练习的招式:1、4、5、7、8、10、13
哮喘:(加强预备势调息练习)
疾病解释:
传统医学认为: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当哮喘病发作时,肺道不能主气,肾虚不能纳气,则气逆于上,而发于喘急。脾为生化之源,脾虚生痰,痰阻气道,故见喘咳,气短。因此,哮喘病是肾、肺、脾,三虚之症。
练习的招式:预备势、1、5、7、8、12、13
甲亢:
疾病解释:
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高代谢症候群,神经和血管兴奋增强,以及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胫部血管杂音等为特征,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相、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练习招式:1、3、4、7、9、10、11、12、13
防治肺癌:(同时配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解释: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原发性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故亦称支气管肺癌。肺癌目前是全世界癌症死因的第一名,1995年全世界有60万人死于肺癌,而且每年人数都在上升。而女性患肺癌的发生率尤其有上升的趋势。本病多在40岁以上发病,发病年龄高峰在60~79岁之间。男女患病率为2.3:1。种族、家属史与吸烟对肺癌的发病均有影响。
练习的招式:1、5、7、8、12、13
8、三盘落地势---足少阴经筋(经脉)---足少阴肾经---肾
人体器官名。系五脏之一。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发育、生长、生殖。《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称之为后天之本。肾为水之下源,主水,与肺、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调节水液代谢,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脉上连肺,主纳气。《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入肾与肝。”又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外应于腰。《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能闻五音矣。”《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因开窍二阴而司大小便。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现代医学阐述是:分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毒物和药物;调节体内水和渗透压;调节电解质浓度;调节酸碱平衡;内分泌功能:可分泌不少激素并销毁许多多肽类激素。
警告信号---手足怕冷、腰膝酸软、水肿、小便不利、郁郁寡欢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抑郁症:
疾病解释:
抑郁症(Depression)是躁狂抑郁症的一种发作形式。以情感低落、思维迟缓、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典型症状。抑郁症严重困扰患者的生活和工作,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约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世界卫生组织、世界银行和哈佛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表明,抑郁症已经成为中国疾病负担的第二大病病。引起抑郁症的因素包括:遗传因素、体质因素、中枢神经介质的功能及代谢异常、精神因素等。
练习招式:1、3、8、10、11、12、13
慢性疲劳综合症:
疾病解释:
慢性疲劳综合症又称雅痞症、慢性伯基特淋巴瘤病毒(EBV)、慢性类单核白血球增多症等等,其症状包括发烧、喉咙痛、淋巴结肿大、极度疲劳、失去食欲、复发性上呼吸道感染、小肠不适、黄疽、焦虑、忧郁、烦躁及情绪不稳、睡眠中断、对光及热敏感、暂时失去记忆力、无法集中注意力、头痛、痉挛、肌肉与关节痛。这些症状与感冒及其他病毒感染相似,因此容易误判。通常医师会误诊为臆想病、忧郁症、或精神引起的身体疾病。尚无对付此病毒的药或疫苗,辨识此病并不容易,而且其症状变化很大。 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通过中医调治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医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肝肾亏虚所致,在治疗上应以补肝肾、益精血、强筋骨、固本壮元、综合调理为主。
练习招式:1、3、5、8、9、10、12、13
肾虚:
疾病解释:
肾虚指肾脏精气阴阳不足。肾虚主要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中医所指的肾虚的种类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肾阴虚、肾阳虚。肾虚的症状:肾阳虚的症状为腰酸、四肢发冷、畏寒,甚至还有水肿,也就是说表现为“寒”的症状,性功能不好也会导致肾阳虚;肾阴虚的症状为“热”,主要有腰酸、燥热、盗汗、虚汗、头晕、耳鸣等。
练习招式:1、3、5、8、9、12、13
尿频:
疾病解释:
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间0~2次,次数明显增多称尿频。尿频是一种症状,并非疾病。由于多种原因可引起小便次数增多,但无疼痛,又称小便频数。尿频的原因较多,包括神经精神因素,病后体虚,寄生虫病等。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练习招式:1、2、4、5、7、8、10、11、13
颈椎病:
疾病解释: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等。
练习招式:1、2、3、11、13
腰椎间盘突出:
疾病解释:腰椎间盘突出是现代医学的诊断病名。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多发病、常见病,它主要因椎间盘劳损变性、纤维环破裂或髓核脱出等,刺激或压迫脊神经、脊髓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群。临床分为膨出型、突出型、脱出型。
练习招式:1、7、8、9、11、12、13
腰肌劳损:
疾病解释:
腰肌劳损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腰肌劳损是指腰部一侧或两侧或正中等处发生疼痛之症,既是多种疾病的一个症状,又可作为独立的疾病。主要症状为腰或腰骶部疼痛,反复发作,疼痛可随气候变化或劳累程度而变化,时轻时重,缠绵不愈。腰部可有广泛压痛,脊椎活动多无异常。急性发作时,各种症状均明显加重,并可有肌肉痉挛,脊椎侧弯和功能活动受限。部分患者可有下肢牵拉性疼痛,但无串痛和肌肤麻木感。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散布整个背部。腰部酸痛或胀痛,部分刺痛或灼痛。劳累时加重,休息时减轻,适当活动和经常改变体位时减轻,活动过度又加重。不能坚持弯腰工作。常被迫时时伸腰或以拳头击腰部以缓解疼痛。腰部有压痛点,多在骶棘肌处,髂骨脊后部、骶骨后骶棘肌止点处或腰椎横突处。腰部外形及活动多无异常,也无明显腰肌痉挛,少数患者腰部活动稍受限。
练习招式:1、4、7、8、9、10、11、12、13
腰部扭挫伤:
疾病解释:
急性腰扭伤从损伤的性质上来看,可分为扭伤和挫伤两大类,一般以扭伤较多见。均为突然遭受间接暴力所致,如搬运重物用力过度或体位不正而引起腰部筋肉瘀血郁滞,气机不通,或筋膜扭闪,或骨节错缝等。扭伤多发生于腰骶、骶髂关节、椎间关节或两侧骶棘肌等部位。腰骶关节是脊柱的枢纽,骶髂关节是躯干与下肢的桥梁,体重的压力和外来的冲击力多集中在这些部位,故受伤机会偏多。当脊柱屈曲时,两旁的伸脊肌(特别是骶棘肌)收缩,以抵抗体重和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使肌纤维撕裂;当脊柱完全屈曲时,主要靠韧带(尤其是棘上、棘间、髂腰等韧带)来维持躯干的位置,如负重过大,易造成韧带损伤。腰部活动范围过大,椎间小关节受过度牵拉或扭转,可致骨节错缝或滑膜嵌顿。腰部挫伤多为直接暴力所致,如车辆撞击、重物挫伤等,致使肌肉挫伤、血脉破损、筋膜损伤,引起瘀血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者尚可合并内脏损伤。
练习招式:1、4、5、8、9、10、11、12、13
退行性膝关节炎:
疾病解释: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肥大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退行性膝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造成的,以膝部关节软骨变性,关节软骨面反应性增生,骨刺形成为主要病理表现。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发病多见,特别是50~6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本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多见于中老年肥胖女性,往往有劳损史;膝关节活动时疼痛,其特点是初起疼痛为发作性,后为持续性,劳累后加重,上下楼梯时疼痛明显;膝关节活动受限,跑跳跪蹲时尤为明显,甚则踏跛行,但无强直;关节活动时可有弹响摩擦音,部分患者可出现关节肿胀,股四头肌萎缩;膝关节周围有压痛,活动髌骨时关节有疼痛感。个别患者可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关节内有游离体时可在行走时突然出现交锁现象,稍活动后又可消失。
练习招式:1、5、8、11、12、13
强直性脊柱炎:
疾病解释:
强直性脊柱炎属于风湿病范畴,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中的一种。研究表明,该病原因尚不很明确,以脊柱为主要病变的慢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引起脊柱强直和纤维化,造成弯腰、行走活动受限,并可有不同程度的眼、肺、肌肉、骨骼的病变,也有自身免疫功能的紊乱,所以又属自身免疫性疾病。 AS常见于16~30岁青年人,男性多见,40岁以后首次发病者少见,约占3.3%。本病起病隐袭,进展缓慢,全身症状较轻。早期常有下背痛和晨起僵硬,活动后减轻,并可伴有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等症状。开始时疼痛为间歇性,数月数年后发展为持续性,以后炎性疼痛消失,脊柱由下而上部分或全部强直,出现驼背畸形。女性病人周围关节受侵犯较常见,进展较缓慢,脊柱畸形较轻。
练习招式:1、3、4、5、7、8、9、10、11、12、13
9、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经脉)---足少阳胆经---胆
胆的主要功能:胆有经脉与肝的经脉相互络属,构成表里关系,故《灵枢·本输》说:“肝合胆”。其功能,一是贮藏并排泄胆汁;二是主决断。三是调节脏腑气机。人体是一个升降出入气化运动的机体,肝气条达,气机调畅,则脏腑气机升降有序,出入有节,而阴阳平衡,气血和调:胆为腑,肝为脏,脏腑之中脏为主。总之,“十一脏取决于胆”旨在说明在思维活动中,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肝胆相互为用,而非指胆具“五脏六腑之大主”的作用。胆之决断必须在心的主导下,才能发挥正常作用。
现代医学阐述:储存浓缩胆汁;排空胆汁;调节胆道压力
警告信号---口苦、口干、偏头痛、惊悸、善叹息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岔气(胁痛):
疾病解释:
岔气属于内伤范畴,是指气血、脏腑、经络受伤所致,其临床表现以胸部闷胀作痛,痛无定处,疼痛面积较大,尤其是在呼吸,咳嗽以及转侧活动时,因牵制胸部而痛或窜痛,并有呼吸急促,烦闷不安,胸背部牵引作痛。一般外无红肿、压痛等客观体征。由于该病多发病于胸胁部,又称胸胁迸伤或胸胁内伤。发病原因多以举重、推车、跳跃、攀高、挑抬或搬运重物时,用力过度或不当或突然进气受伤,使气聚结于胸内,不得消散,而出现疼痛、胀满,严重时可使气血同时受伤或络脉破裂而咯血,或血留胁下,或积于胸内,若日久失治或治疗不当,常可造成痨怯之症。
练习招式:1、2、3、9、12、13
慢性胆囊炎:
疾病解释:
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约有70%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该病症状常不典型,绝大部分患者有胆绞痛病史,尔后有厌油腻食、腹胀、嗳气等消化道症状。也有时有右上腹和腰背部隐痛或不适,但很少有畏寒,高烧和黄疽。
练习招式:1、5、9、10、12、13
胆结石病:(积极配合饮食调理)
疾病解释:
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胆结石病的预防除了减轻体重注意饮食外,积极参加运动是很有效的方法。
练习招式:1、5、9、10、12、13
10、卧虎扑食势---足阳明经筋(经脉)---足阳明胃经---胃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胃的运动特点是主通降,胃的特性是喜润恶燥;胃主受纳,是指胃在消化道中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物的作用。腐熟,是指胃对饮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为“食糜”的作用过程。胃的受纳、腐熟功能失常,一是受纳腐熟不及,如胃气虚弱,或胃气不降,即使胃中空虚,也无食欲,或食后胃脘疼痛、嗳腐食臭,或食后呕吐;一是摄纳腐熟太过,如胃中火旺,消谷下行过快,食后不久即饥饿欲食。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功能,必须和脾的运化功能相配合,才能使水谷化为精微,以化生气血津液,供养全身,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如《景岳全书•饮食门》说:“胃司受纳,脾司运化,一纳一运,化生精气。”故脾胃合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通,就是通畅。降,就是下降。饮食物经食道进入胃中,经胃受纳腐熟后再下传小肠,在这一过程中,胃必须保持畅通状态,才能使饮食物的运行畅通无阻。保持“通”的状态,有赖于胃气的推动作用。胃气的运动特点是“降”,才能使饮食物经腐熟后,向下传送到小肠。“通”与“降”的含义虽然不同,但二者关系非常密切。通,才能降;降,才能保持通。若不通,就不可能降;反之,如果不降,也就不会通。也就是说,通与降是互为条件、互为因果的。所以,胃的功能正常,常用“以降为顺”、“以通为和”来说明,简称为“胃主通降”。胃主受纳腐熟水谷的生理功能,除胃气的推动、温煦作用外,还需要胃液(阴)的濡润滋养,其功能才能正常。《灵枢•营卫生会》说:“中焦如沤。”沤者,久渍也,长时间浸泡之义。饮食入胃,必赖胃液浸渍和腐熟;若胃液不足,沤腐难成,而致消化不良诸症。
警告信号---胃痛、怕热、消化不良、容易受惊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口臭:
疾病解释:
练习招式:1、2、4、5、6、10、13
消化不良:(定式为主)
疾病解释: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等脏器,宜辨证施治,予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气,消食导滞等法治疗。
练习招式:1、2、3、5、9、10、11、12、13
胃炎:(需要加大练习的强度,并且持之以恒)
疾病解释:
胃炎是胃粘膜炎症的统称。常见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胃炎常见的为单纯性和糜烂性两种。前者表现为上腹不适、疼痛、厌食和恶心、呕吐;后者以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表现,有呕血和黑粪。慢性胃炎通常又可分为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慢性胃炎病程迁延,大多无明显症状和体征,一般仅见饭后饱胀、泛酸、嗳气、无规律性腹痛等消化不良症状。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必然伴随脾虚,甚至会导致肾虚。
练习招式:1、2、3、5、8、9、10、11、12、13
胃痛:
疾病解释: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窝处常发生疼痛为主的疾患。历代文献中所称的“心痛”、“心下痛”,多指胃痛而言。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民病胃脘当心而痛。”《医学正传》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
练习招式:1、5、10、11、12、13
胃下垂:
疾病解释:
胃下垂是指站立时胃下缘达盆腔,胃小弯切角迹低于髂嵴连线。主症为腹胀,食后加重,平卧减轻,伴恶心、纳差、上腹痛、便秘或腹泻等。临床上常以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法。
练习招式:1、3、5、9、10、12、13
11、打躬势---足太阳经筋(经脉)---足太阳膀胱经---膀胱
膀胱属六腑病候之一。膀胱是水液汇聚之所,有津液之府、州都之官之称。与肾相表里,有化气行水等功能。膀胱病则有虚寒和实热等不同病机。临床多见湿热蕴结、肾阳不足、气化失司所致诸病。突出症状是小便失常(如遗溺、癃闭、淋浊、溺时疼痛等)。《内经》所论即包括多种病证。现代医学阐述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警告信号---恶风怕寒、腰背酸痛、慢性前列腺炎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遗尿:
疾病解释:祖国医学认为遗尿与脏腑功能发育不完善有关,如膀胱发育延迟,功能薄弱,特别脾、肾、肺虚弱而引起。
可分为下焦虚冷、肺脾气虚、心肾亏损、肾督不足、湿热下注和下焦湿热等证型。
练习招式:1、5、7、8、11、12、13
慢性前列腺炎:
疾病解释: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男子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约占40%左右。常见慢性前列腺炎的症状有尿道灼热、下腹部和会阴部酸胀疼痛、尿频、尿急、腰酸腿软、乏力、失眠、健忘、遗精、阳痿及早泄等。有半数以上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便后有白色粘液从尿道溢出,内裤常有污迹等,育龄男子可引起不育症。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错综复杂,但常见的病因是“忍精”和“感染”。前者多由青壮年相火易动,所愿不遂,精未外出;忍精不泄,败精流注,精关不固,遂成精浊。后者多由脾肺素虚,容易感冒,引动下焦湿热;或包皮过长,藏污纳垢,或性交不洁,湿热内侵,留于精室,精浊混淆,精离其位而成本病。辨证临床上分虚实两证。实证常见湿热型、瘀血型。虚证常见中虚型、肾虚型。湿热型伴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口干口苦等。瘀血型伴有小便滴沥涩痛、血尿,舌质紫或瘀斑,脉涩等。中虚型伴有神疲乏力、心悸自汗等。肾虚型伴有腰痛、五心烦热、低热、颧红等。总的治法以清热利湿,活血祛瘀,健脾补肾为主。
练习招式:1、8、10、11、13
小腿抽筋:
疾病解释:
小腿抽筋实际上是神经肌肉异常兴奋引起腿部肌肉或肌群痉挛,此时肌束的牵拉强度明显大于肌肉正常收缩时肌束的牵拉强度,因此,小腿抽筋时会有酸胀或比较剧烈的疼痛感觉。一般情况下,发作时可持续数秒或数十秒。夜间发作的小腿抽筋与疲劳;寒冷;低钙血症;血流因素有关。
练习招式:1、2、3、5、11、13
防治痔疮:
疾病解释:
人体直肠末端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静脉丛发生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柔软静脉团,称为痔,又名痔疮、痔核、痔病、痔疾等。痔疮发病原因颇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
练习招式:1、2、3、5、8、10、11、12、13
12、吊尾势---足厥阴经筋(经脉)---足厥阴肝经---肝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肝脏是人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和。肝与胆本身直接相连,又互为表里。肝的经脉循行于胁肋、小腹和外生殖器等部位,故这些部位的病症多从肝论治。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在体合筋,其华在爪。现代医学的阐述主要是:内分泌系统疾病,月经周期异常,物质代谢,屏障解毒,分泌排泄功能
警告信号---口苦口干、情志抑郁、乳腺增生
对应相关疾病(部分)
假性近视、眼睛疲劳:
疾病解释:
常见于青少年学生在看近物时,由于使用调节的程度过强和持续时间太长,造成睫状肌的持续性收缩,引起调节紧张或凋节痉挛,因而在长时间读写后转为看远时,不能很快放松调节,而造成头晕,眼胀,视力下降等视力疲劳症状。这种由于眼的屈光力增强,使眼球处于近视状态,称为假性近视。
练习招式:1、2、3、4、5、6、8、9、10、11、12、13
乳腺增生:
疾病解释: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其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内分泌激素失调。传统医学认为它是由于郁怒伤肝、思虑伤脾、气滞血淤、痰凝成核所致,中医学称之为"乳癖"。
练习招式:1、9、12、13
脂肪肝:
疾病解释: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中医学分为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
练习招式:1、8、9、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