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禅一谈武(少林功夫最养生---易筋经3)

(2010-01-12 15:52:15)
标签:

保健

健身

易筋经

十二经筋

少林

文化

分类:

第二节:少林易筋经的功法特点

  少林易筋经虽然是在古代少林弟子的不断实践中产生和完善的,但是从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的观点来看它的运动强度和动作的编排次序符合运动学和生理学规律,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整套功法增加了预备势和收势,使套路更加完整规范。功法动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柔和缓慢,协调美观

  柔和,是指练习易筋经时动作不僵硬、不拘谨,轻松自如,舒展大方,普通老百姓在练习时不会因为动作的高难度而望而却步,适应人群面比较广;缓慢,是指习练时身体重心平稳,虚实分明,做动作时要求不使用拙力,爆脆力,而是在意识呼吸的配合下,按照人体的运动规律,轻柔缓慢的向各个方向做动作,运动方向既有上下,又有左右,还有前后,还有环转,包含了人体运动的各个方向,运动的方位基本概括了人体的正常路线;肢体运动的路线,大多为简单的直线和弧线;肢体运动的幅度,是以关节为轴的自然活动角度所呈现的身体活动范围;整套功法的动作速度,是匀速缓慢地移动身体或身体局部。其中比较重视的是在运动过程当中有定式,要求肌肉相对放松,保持三个呼吸以上,以调动内气,动势用力圆柔而轻盈,不使蛮力,不僵硬,刚柔相济。每势无繁杂和重复动作,既可以一势一势进行练习,也可以抽出来专门练习,所以比较灵活。本功法动作要求上下肢与躯干之间,肢体与肢体之间的左右上下,以及肢体左右的对称与非对称,都应有机地整体协调运动,彼此相随,密切配合。动作不过分强调难度,符合人体的运动规律,讲究自然圆转,不会因为过分强调动作难度而对身体造成损伤,整套易筋经呈现出动作舒展、连贯、流畅、协调,动静相兼。讲究形神兼备,动作之间充满了对称与和谐,体现出内实精神、外示安逸,虚实相生、刚柔相济,做到了意动形随、神形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次是抻筋拔骨,松紧结合

易筋经的每一势动作,不论是上肢、下肢还是躯干,都要求有较充分的屈伸、外展内收、扭转肢体等运动,从而使人体的骨骼及大小关节在传统定势动作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呈现多方位和广角度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抻筋”的运动达到“拔骨”的作用,牵拉人体各部位的大小肌群和筋膜,以及大小关节处的肌腱、韧带、关节囊等结缔组织,促进活动部位软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软组织的营养代谢过程,提高肌肉、肌腱、韧带等软组织的柔韧性、灵活性和骨骼、关节、肌肉等组织的活动功能。

松,是指习练时肌肉、关节以及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器官的放松。在意识的主动支配下,逐步达到呼吸柔和、心静体松,同时松而不懈,保持正确的姿态,并将这种放松程度不断加深。紧,是指习练中适当用力,且缓慢进行,主要体现在前一动作的结束与下一动作的开始之前,例如动作“倒曳九牛尾”、“青龙探爪”等,都体现了这一点。紧张只在动作的特殊时段,而放松则贯穿动作的始终。配合得当才有助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分解粘滞、滑利关节、活血化淤、强筋壮骨、增强体质。整套动作在外观上看似乎有停顿的地方,但内劲没有停,肌肉继续用力,保持牵引抻拉。适当的用力和延长作用时间,能够使相应的部位受到一定的强度刺激,有助于提高锻炼效果。而且所谓的停顿又是每一势保持桩式的状态,能够更好的储存内气,调动内气。

再次是注重脊柱的旋转屈伸

    脊柱是人体的支柱,又称“脊梁”。由椎骨、椎间盘、韧带、脊髓等组成,具有支持体重、运动、保护脊髓及其神经根的作用。神经系统是由位于颅腔和椎管里的脑和脊髓以及周围神经组成。神经系统控制和协调各个器官系统的活动,使人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以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因此,脊柱旋转屈伸的运动有利于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刺激,以增强其控制和调节功能。本功法的主要运动形式是以腰为轴的脊柱旋转屈伸运动,如“打躬势”中椎骨节节拔伸前屈和脊柱节节放松伸直动作,“掉尾势”中脊柱前屈并在反伸的状态下做侧屈、侧伸动作。因此,本功法是通过脊柱的旋转屈伸运动以带动四肢、内脏的运动,在松静自然、形神合一中完成动作,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现在在西方流行的正(整)脊疗法,整骨疗法和中国传统的推拿都是通过各种技法矫正身体的姿势(正形)和整理脊椎(整脊)来治疗肌肉和骨骼,甚至神经系统的疾病。与它们不同的是少林易筋经是通过自我实现的,它更有利于人们施治自我,具有相当程度的便利性。

最后易筋经与人体经络密切相关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脉是主干,络脉是分支。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的通路。正常生理情况下,经络有运行气血,感应传导的作用,而在发生病变情况下,经络就成为传递病邪和反映病变的途径。经络细分又可以分为十二经别,是十二经脉在胸、腹及头部的重要支脉,沟通脏腑,加强表里经的联系。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在四肢部以及躯干前、后、侧三部的重要支脉,起沟通表里和渗灌气血的作用。奇经八脉,是具有特殊作用的经脉,对其余经络起统率、联络和调节气血盛衰的作用。此外,经络的外部,筋肉也受经络支配分为十二经筋;皮肤也按经络的分布分为十二皮部。跟少林易筋经直接产生关系的就是经筋,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经筋具有约束骨骼、屈伸关节、维持人体正常运动功能的作用,正如《素问·痿论》所兑:“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均起始于四肢末端,结聚于关节、骨骼部,走向躯干头面。十二经筋行于体表,不入内脏,有刚筋、柔筋之分。刚(阳)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以手足阳经经筋为主;柔(阴)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以手足阴经经筋为主。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顺(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所以少林易筋经的动作在手型和步型上要求比较严格,就是通过特定的姿势动作来锻炼来激发相应的经筋组织,进而调整整个经络系统,再进而调整全身气血脏腑,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

    少林易筋经预备式对身体有一个整体的调节,为进一步练功做好身体和思想上的准备工作,正式动作每一式对应一条经脉,结束式调整任督二脉,使整个少林易筋经形成了有机的整体,既可以将动作抽出来专门训练,也可以整套练习。每一势花费的时间很短,而且不需要专门的地方,特别适合现代各阶层人群进行练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