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一谈武(少林功夫最养生---易筋经2)
(2010-01-12 15:48:30)
标签:
养生导引术《易筋经》达摩少林文化 |
分类: 武 |
第一章:少林易筋经简介
第一节:少林易筋经功法源流
易筋经为何人所创,历来众说纷纭。从现有文献看,大多认为易筋经、洗髓经和少林武术等为达摩所传。达摩原为南天竺国(南印度)人,公元526年来我国并最终到达嵩山少林寺,被尊称为禅宗初祖。据《指月录》记载:“越九年,欲返天竺,命门人曰‘时将至矣,汝等盍言所得乎﹖’有道副对曰‘如我所见,不持文字,不离文字,而为道用。’祖曰‘汝得吾皮。’尼总持曰‘我今所解,如庆喜见阿闷佛国,一见更不再见。’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阴非有。而我见处,无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后,慧可礼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另外,六朝时流传的《汉武帝内传》等小说中也载有东方朔“三千年一伐毛,三千年一洗髓”等神话,这可能就是“易筋经”“洗髓经”名称的由来。
自古以来,《易筋经》典籍与《洗髓经》并行流传于世,并有《伏气图说》、《易筋经义》、《少林拳术精义》等其他名称。从有关文献资料看,宋代托名“达摩”的《易筋经》著述非常多。当时,张君房奉旨编辑《道藏》,另外还有《云笈七签》《太平御览》等书问世,从而使各种导引术流行于社会,而且在民间广为流传“通过修炼可以‘易发’‘易血’”的说法。明代周履靖在《赤凤髓•食饮调护诀第十二》中记述:“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脉,四年易肉,五年易髓,六年易筋,七年易骨,八年易发,九年易形,即三万六千真神皆在身中,化为仙童。”文中的“易髓”“易筋”应与《易筋经》有先后联系。
目前发现流传至今最早的易筋经十二势版本,载于清代咸丰八年,医家兼官吏潘霨辑刻的《韡(音wei)园医学六种》流传较广。他以徐文弼的《寿世传真》为底本,加以增删,于1858年编成气功专著《卫生要术》一书,认为对疾病要“防”重于“治”,而预防的方法就是进行中国传统锻炼,若“能日行一二次,无不身轻体健,百病皆除”;称易筋经“功简而赅,效神而速”。《卫生要术》又经王祖源在1881年重摹,改称《内功图说》,1935年由著名武术家韩慕侠重印此书,改名《健康之路》。此书重视动功锻炼,内收十二段锦、分行内外功、易筋经、却病延年法等功法,载有姿势图35帧并配以简单的文字说明,图文并茂,易于摹仿学习。故历年来翻印较多。市面所说易筋经大多从此脱胎而出,书中有文字描述:“咸丰甲寅,从先兄滞迹关中,识临潼人周斌。周乃关中力士,最有名,余习与之游。又偕往河南,诣嵩山少林寺,住三越月,尽得其内功图及枪棒谱以归”。另外一本现代流传较广的易筋经书本是《增演易筋洗髓内功图说》,成书于一八九五年,出版于一九三〇年。作者周述官,字守孺(一八五三—一九二六年),四川巴县人,清光绪癸巳科举人。周氏生而体弱,长失调养,患疫寒积沸等症,十九岁又染上吸鸦片烟之恶习,身体更弱,疾病愈重,自认必早丧。周氏后先随松山陈老师习少林神功,继又从少林空悟禅师练达摩嫡传功夫——易筋洗髓经,仅年余工夫,病去瘾除,精神一振,体健身强,获上寿而去。空悟禅师所传《增益易筋洗髓内功图说》六卷,有图无文。周守儒遵照禅师谆嘱,子每图之后注明动作,气势度数,升降呼吸,根据老师日传心授,自身心得,将佛家、道家及儒家性命修持之理,合而为一,阐释易筋洗髓功法;又参以丹经、古医经,力图以中医观点为其理论根据,以丹经秘诀印证养婴归原,入定出神,而可达浑化之境。他孜玫不倦,历数年之久而成此书,想以此济世惠人,实现佛家普度众生的愿望。其弟子张瑶,字艺耘,四川巴县人,二十岁患失血,医药无效,后随周氏习空悟禅师所传之功,数月体即康复。在周守儒逝世后,恐神功失传,于是将该书出版。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当时情况下少林寺的易筋经修炼在当时武术界已经是处于顶尖的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