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伤科理论基础之伤科子午流注学说
(2009-08-06 00:38:24)
标签:
子午流注
伤科
学说
十二经
少林
杂谈
|
分类:
医
|
伤科子午流注学说是在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的基础上,根据自然界客观规律对人身的反应,运用人体气血流注经脉循行的时间规律,指导武术点穴,擒拿及伤科诊疗的理论。
伤科子午流注是根据《周易》阴阳盛衰消长的原理,认为气在人体中的盛衰与昼夜日月运转相应,从而掌握经气的周期盛衰开合进行取穴。武术在明代兴起点打封闭,至清时盛行,明异远真人《跌损妙方》首提“血头论”。为伤科子午流注的肇基,其后清代《救伤秘旨》、《少林铜人薄秘方》、《五论图》皆发展完善其学说,因此伤科子午流注于明清形成。《救伤秘旨》十二时气血流注歌是针灸学上子午流注学说的理论依据,它和“十二经纳甲法”将五行与五脏六腑及十二经的五输穴进行归类,以明时穴的开阖,便于运用迎随补泻的针法,这是针灸学上的独特方法,在元、明盛行,伤科也自然受到其影响,经络学说特别是子午流注学说的理论来指导伤科临床诊疗的最早专著是《跌损妙方》,其中“穴头行走穴道歌”就是在子午流注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气功现象和伤科临床实际提出的,但异远真人提出的十二个穴道有相当大的局限性,因此,到了清代,用十二经流注于十二时理论去统括全身致伤的穴道这一理论在临床上有更广泛的价值。
随着人体科学发展,现代时间生物医学的兴盛,针灸经络实质研究的进展,神秘不可测的伤科子午流注将会逐渐被认识并得到发掘。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