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豫周刊对禅一的专访,看文莫看人,谢谢

标签:
禅悟传统武术养生堂医理少林 |
分类: 三界外 |
人物身份:禅一,70年代生人,自幼习武,师承少林门派释德根一流。后因机缘所致,潜心于中医、禅修数年,亦有所建树。现为禅悟养生堂执行长。以期通过自身微薄之力,将中华传统武、医、禅发扬广大。
禅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卫道士
□
http://www.yuweekly.cn/article/UploadPic/2009-7/20097179533941810.jpg
活在当下,禅悟养生
出身于医学军人之家的禅一,习武已经有二十多年,经年的习惯一旦养成,就成每日自然要做之事。每天下午六点半至八点,若无外出或其他事项,是禅一雷打不动做功课的时间。
“爷爷也会武术,小时候印象最深的是他在院子中打拳的身影,”禅一家中有本祖传下来的毛笔手抄小楷的拳谱,“我没有跟家人学武,而是被送到专业武术修习的地方,”幼年时极为顽劣的禅一,生来就有副好体格,对武术非常有悟性,“师傅夸我是个好苗子,就是太调皮了。”
很多处在青春期的少年,都勇猛好斗,禅一也不例外,“那时是孩子王,经常聚众打架,惹是生非的,”令家人深感头疼的禅一,在几年后有机缘到了少林寺,“本希望能有人管教,懂些事理让他们放心就行了,没想到我还真的喜爱上了武术,并终生走在这条路上。”
禅一在少林寺从少林内功学起,对疏通人体经脉从而强筋壮骨的功夫“易筋经”、少林八段锦,“提水砍柴无非妙道”的少林禅修等都在经年累月中勤学苦修。“每天早上我们师兄弟就被师傅喊起,从山道上跑个来回,少年贪睡不想起床,师傅用脚挨个踹醒,”禅一也就是在这几年中,培养了做事持久的毅力,遇到困难决不退缩的果敢,“天天做的事,就会变成烙印刻在心里,慢慢就成为坚持,一种习惯了,”禅一淡淡的说。
在这期间,有习武天分的禅一还走访祖国的名山大川,寻名师,练就太极拳,太极内功等,还曾经走出国门,到日本、沙特、韩国、美国等地与国外的武术爱好者交流,切磋,“到了国外,才知道‘功夫’在世界的影响如此巨大,他们认为这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
禅一从一个习武者,开始对如何使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广大,走向世界开始产生浓厚兴趣,“在少林寺的那些年,不仅学习少林功夫,也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顿修顿悟,讲究在现实的日常生活中修行,实现学佛的目标的禅宗,与医僧在修炼内功过程中配制的,多年来济世救人无数的少林医药略懂了些皮毛,”禅一谦虚的说,他在耳闻目染中,凭着聪慧与勤奋,日渐学有所成。
随着年岁渐长,昔日那个脾气刚烈,遇事冲动的禅一,在身处环境熏陶下,变得达观与宽厚。在他闭关的那段日子里,除了仅留一送食物的小窗户,室内完全封闭。“刚开始时满脑子乱想,静谧中只有自己的呼吸,只有在那时,才真正体会到什么是孤独,寂寞,”禅一说,不能与外界通讯,通话,自己仿佛被世界隔离了,“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反复追问自己‘我是谁?’‘该怎么活?’”
禅一在闭关后还同时进行了断食修行,“断食,不仅起到了打扫清洁我们身体内部的作用,还提升了我们的心智和灵性,”几个月后禅一出关,他从内心生出了愉悦,“闭关能使人找到心灵的归属,心灵的宁静与强大超过以往任何时候,从中也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禅一说,“‘活在当下’虽然很简单,但人们却总会因心生妄念而迷失自我,”他认为,通过几日坐禅,可更好的倾听自我心声,认识自我。禅修养生,也是他后来做“禅悟养生堂”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禅一做为针灸推拿学士,中医基础硕士,神经学博士还在医学上颇有建树,他认为,练习传统武术功法对中医针灸推拿学科的发展亦有促进作用,“通过严格武术功法训练的推拿大夫外形与常人无异,但治疗疾病时手法灵巧而有力量,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法之所施,患者不知其苦,外形如山间蝴蝶轻盈婀娜,病人或如闲庭信步或如刀劈斧砍(病人感受是由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深浅决定的),疾患应指冰释。”
http://www.yuweekly.cn/article/UploadPic/2009-7/2009717954181954.jpg
访谈录
豫周刊:中医养生,已经被大众广泛接受,但您所提出的传统武术功法对养生亦有促进,能详细解释下吗?
禅一:武术和医学本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中国漫漫历史医学长河中,很多医生本身就是武术家,而很多武术家又同时精通武术,比如成都体育学院郑怀贤教授;上海王子平教授等,就是典型的既是医生又是武术家,传统武术跟现代医学结合能够将单纯的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泛化词解脱出来,更加的标准化,系统化,有利于向外推广。武术中的静功能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动功又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
豫周刊:您所推广的医、武、禅相互之间有何关联?
禅一:自古以来,少林僧人都是禅武医三修结合,以禅修心,以武养身,以医调病,禅武医三者又紧密相连,融为一体。禅为三者之灵、之宗、之魂,修禅即体心、练意、练精、练气,心为主,意为帅,气为旗,心主神明,意到气到,气到力到。禅医以“禅机”、“气机”为基础,强身先修心修德,心理健康则身体健康,百脉气通就会身心健康。由武习医,以医通禅。禅首先练心练意,心和意练好了,才能驾驭高深武功,功夫练好了才能熟悉经络,精通医理,医理精通了又可陶冶禅心武德,这正是禅通武达医理明。归根结底,少林禅武医三位一体,密不可分,禅中有武,武中有医,医中有禅,充分体现少林绝学的古奥玄妙和博大精深。
豫周刊:您曾说过,要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卫道士”,我们该如何理解?
禅一: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传统文化被认为是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楼宇烈指出,文化是历史非常重要的载体,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民族的价值观念、思维的方法、生活的样式、风俗习惯,这些是民族认同最根本的东西,我们民族的价值观、风俗习惯都通过文化传达出来。“如果我们把这个文化抽掉了,大家都不认同这个文化,我们还哪有历史了,这样就没有历史了。”著名思想家龚自珍当时在研究春秋战国时期历史时,曾得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那就是“欲灭人之国,必先灭其史。”我觉得我们在积极学习外来文化的同时,也应该有相当一部分的人来承担维护推广我们传统文化的义务和责任,我想成为其中的一员。
豫周刊:您的梦想是将中华传统武术和传统中医结合起来,从而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请问是什么触动了您有了这个梦想?将如何实现它?
禅一:触动,我觉得不是,应该是在学武、学禅、学医这样一个渐进过程中逐步感知到的,多思不如多行,我的宗旨就是和一些有共同理想的大德们一起努力去做,像玄奘师傅一样,实现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在修行的路上不放弃,一直在向前走。
豫周刊:禅悟养生堂中最重要的一项活动是坐禅,请问它的重要性是什么?该如何进行?
禅一:坐禅梵语叫dhyana,音译“禅那”,简称“禅”,意谓思维修或静虑。坐禅,就是趺坐而修禅,是佛教修持的主要方法之一。修禅也就是修定,定生慧。
“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这是高境界的坐禅,意思是说行走坐卧都是禅,不要拘泥,有形式的禅等于枯坐。马祖就说过,磨砖不何作镜,枯坐岂可成佛。因此,坐禅讲究具体的方法。法门无量、禅法万千,这里,仅介绍坐禅方法之一——呼吸法。呼吸法的修持,在必要的准备功夫完成之后方可进行。鼻吸鼻呼:把注意力放在鼻孔的前部,感受鼻吸鼻呼时,空气进出鼻孔的韵律和感觉(篇幅原因仅介绍一种),运用得当,长期坚持,可使身体素质精神境界得到双提高。
豫周刊:您认为通过禅悟养生,我们从内心到外在都会有变化吗?为什么?
禅一:禅修本身作为技术是一种养生之道可以促使身心健康,免除疾病的产生。当然禅构造了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对思想家来说,禅是一种哲学观。对广大群众来说,禅是心灵的一味良药。有了禅心,就不会斤斤计较世间上的五欲尘劳,人我权位,就不会为名利所苦恼。人在平凡的生活中甚至在动乱中,持之以恒地对个人品德、才学、心性进行修持,在宁静空灵的状态下的生灵之气与大自然浩然之气融会贯通而呈现出生命之尊贵和人格尊严之极致,能极大地提高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意境,形成庄严伟大淡泊宁静的内在心理,从而找到真实、本有、光明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