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文学第四》原文及译文(30)
(2010-08-22 15:21:16)
标签:
世说新语 |
分类: 世说新语 |
30.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于时竺法深、孙兴公悉共听。此道人语,屡设疑难,林公辩答清析,辞气俱爽。此道人每辄摧屈。孙问深公:“上人当是逆风家,向来何以都不言?”深公笑而不答。林公曰:“白旃檀非不馥,焉能逆风?”深公得此义,夷然不屑。
【注释】
才理:才气和文思。
《小品》:指佛教经典《小品般若波罗密经》。这是略本,称小品;另有详本,称大品。
林公:东晋僧人支遁,字道林,所以人称林公。
竺法深:竺道潜,字法深,俗姓王,少年时出家。他学艺渊博,人称深公。
孙兴公:即孙绰,字兴公。
“上人”句:上人是佛教用语,称有上德的人,也用来尊称僧人。这一句指深公本不在林公之下,当不会甘拜下风,一定会迎风而上,做逆风家。
向来: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文中意为刚才;今义为“从来”、“一向”。
白旃(zhān)檀:白檀香树。这一句说,这种树只能顺风闻香味,意指深公也不是自己的对手。
夷然:平静地;坦然。
不屑: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文中意为不介意,不在乎;今义为“认为值得(做)”。
【译文】
有位从北方过江来的和尚很有才思,他们支道林和尚在瓦官寺相遇,两人一起研讨《小品》。当时竺法深和尚、孙兴公等人都去听。这位和尚的谈论,屡次都设下疑难问题,支道林的答辩分析透彻,言辞气概都很爽朗。这位和尚总是被驳倒。孙兴公就问竺法深说:“上人应该是顶风上的人士,刚才为什么一句话也不说?”竺法深笑笑,没有回答。支道林接口说:“白檀香并不是不香,但逆风怎能闻到香呢!”竺法深体会到这话的含义,坦然自若。置之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