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读书方法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写到香菱要学诗,向林黛玉请教,黛玉指点她说:“我这里有《王摩诘全集》,你且把他的五言律诗一百首细心揣摩透熟了,然后再读一百二十首老杜的七言律诗,次之再李青莲的七言绝句读一二百首;肚子里先有了这三个人做了底子,然后再把陶渊明、应、刘、谢、阮、庾、鲍等人的一看,你又是这样一个极聪明伶俐的人,不用一年工夫,不愁不是诗翁了。”
林黛玉在这里提出了一个足堪借鉴的读书方法,即精读名著,打好基础。其中包含两层意思:首先是精选名著。这是精读的基础和前提。王维、杜甫、李白,无疑是唐代诗人中之档次、品位最高者,精选他们的近体诗下功夫精读,在此基础上,再选读陶渊明、应扬、刘桢、谢灵运、阮籍、庾信、鲍照等魏晋南北朝代表诗家的作品,可进一步了解领悟唐诗与前朝诗的渊源、传承关系。林黛玉的这个选法是颇有眼光的,想来也即是曹雪芹的观点。其次是精读名著。对所选名著认真阅读,细嚼慢咽,“细心揣摩透熟”,达到消化理解,心领神会,融会贯通,就知道什么是诗,怎样作诗了,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终生受益无穷。这种读书法,有如先建立一块巩固的根据地,站稳脚跟,有了依托,再乘势扩大战果,夺取更大的胜利。如此精选精读名著,远胜于泛泛地阅读二三流的作品,而且在进入创作时,先就有了高起点,高屋建瓴,眼界开阔,胸襟博大,作品自能质朴浑厚,大气不俗。
当然,要读好书做好文章,光在书本上下功夫是远远不够的,正如陆游教育儿子所说的“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要有社会实践,切身体悟,才能写出思想深邃、格韵高标、至善至美的优秀作品。但就如何读书、怎样学诗而言,林黛玉的观点是不错的,对我们好读书的人不无启迪和借鉴。
这里所谓“精选名著”比较容易做到,如同黛玉给香菱开列的书单,我们尽可以请名流大家也给开个书单(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给人开过书单);关键难在“精读”,这需要有毅力,耐得寂寞,吃得辛苦,肯下功夫,“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倘经不住外界俗尘物欲的引诱,心浮气躁,不甘寂寞,静不下心来认真读书,那便纵有名著,也读不进去,囫囵吞枣,浅尝辄止,如同螃蟹一样,“虽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香菱正是凭一股执著的热情,按黛玉指点的方法,精读几部名著,反复揣摩,得其精要,终于跻身于大观园黛玉、宝钗等一班才女之列,写出了以她的身处环境和实践所能达到的高质量的诗作。
以此反观之,我们于今有些人,尽管图书满架,名著如林,却置为摆设,不肯认真下功夫去读一读,甚至懒得动手翻一翻,如此还偏要附庸风雅,以好文自命,岂不贻笑大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