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解读大师

(2021-10-12 11:47:53)
标签:

365

教育

旅游

情感

杂谈

分类: 健康之旅
解读大师

    我爱读书,尤喜读文学作品,但对于游记类作品却较少兴趣甚至兴味索然,一般很少涉猎。缘何?好作品少。也许是我过于挑剔。倘说有所喜爱者,也无过古代的苏东坡、徐霞客、张岱,现代的郁达夫,当代的余秋雨,西方的海涅等为数不多的几家(《马可·波罗游记》我只当历史读)。至于当今常见诸报端或结集出版的所谓“屐痕处处”之类的游记作品,大抵不过是抄点名胜古迹的旅游指南,加上一点所谓“观感”,拼凑而成的应景之作,“快餐文化”,味同嚼蜡,避之犹恐不及。可是近日偶读钟敬文先生的一本散文选集,内有二十几篇关于苏杭江淮的游记文字,竟一读倾心,相见恨晚,方知郁达夫同时,还有如此游记大家,深愧自己的孤陋寡闻。钟敬文先生是我国民俗学一代宗师,先期搞过文学,亦以大家著称。细检视钟先生这些游记作品年月,皆写于解放前二、三十年代,先生当时不过二十岁左右的年纪。于是有所感悟地想到:人们都崇拜大师,然而什么是大师,谁是大师,有谁说得清?但今天我读钟敬文先生的游记散文,忽然明白,这就是大师,钟先生就是大师。20岁的作品,70年后由50岁的读者为之感慨唏嘘,拍案惊奇,沉醉痴迷,敬佩不已。如同千百年来人们读王勃、读李贺、读普希金,这就是无可争议的对大师的理解和感受,对大师的最生动鲜活的诠释和定义。
    大师属于历史范畴。名著的作者是大师,而名著恰恰是历史的产物,是经过相当一段历史甚至千秋万代时间的淘洗,披沙拣金鉴定确认下来的。当代当世多有畅销作品,少有甚至没有名著。从畅销到名著,需要一个经历史法官评审裁定的过程。所以,畅销书的作者不一定是大师,或许是一位潜在的大师,但需待历史给他任命加冕。谁要在当今当世评选大师,或争论谁是谁不是大师,都非明智之举。画家凡高是举世公认的大师,其作品乃稀世珍宝,价值连城,然而都是在他身后,而在他生前,据说只卖掉过一幅画,连肚皮都填不饱,无名鼠辈,谁承认他是大师?杜甫生前,诗名并不高,曾有人编过几部当世名家诗集,杜诗一首未曾入选。“朝扣富儿门,暮逐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处处潜悲辛”,这是老杜的夫子自况。“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对我轻鸿毛”,“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抵一杯水”,李白的诗写出了有些大师们生前共同的命运遭际。
    大师是品位质量的概念。名著一般不以数量取胜,而以质量取胜,大师凭作品的质量而不以数量成为大师。凭数量质量兼优的大师当然也有,如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罗曼罗兰,如屈原、李白、杜甫、苏轼、陆游等,但毕竟是少数,更多凭质量高而数量很少的优质作品而取胜,而大师张若虚凭一首《春江花月夜》,孤篇横绝,在唐诗灿烂星空中独树一帜,独据一席。施耐庵、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各凭一部名著而置身大师之峰巅。其他科教文化艺术界,大师也多以少量而优质的作品代表成就而成功。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专利人”,《本草纲目》的作者李时珍,以画人画马著称的徐悲鸿,西方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塞万提斯,乃至达尔文、爱因斯坦,全是以优取胜。
    大师是人类的精华、精英。上下五千,古今中外,时间空间,芸芸众生多,出类拔萃少,经过时空筛选又汇集,才呈现出群星璀璨的大师群体群像。毕竟,大师是难得的,所以他们不愧是精华、精英。他们的作品是精华,他们本身是精英,这完全是历史淘洗积淀的结果。
    解读大师,走近大师,学习并超越大师,则大师层出不穷,人类社会历史文明进化不已。这应是人类整体生存进步的真正意义之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七绝·垂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