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欧南
欧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731
  • 关注人气:16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雅明与《单向街》

(2009-08-25 03:18:11)
标签:

欧南

本雅明

单向街

杂谈

分类: 随笔杂文

本雅明与《单向街》

 

    促使本雅明写《单向街》在我看来是一种无序的观察所带来瞬间的感悟。本雅明有一种细微入致地观察事务的本能,在他的散文集《驼背小人》中,我们多少可以看出这种端倪。精细、缜密的观察往往给人带来一丝敏感和诗人气,而本雅明的著作大多都是带有诗化的痕迹,即使在最枯燥的学术论文中,仍然飘动着这种诗化的灵感,以至于很多人无法将本雅明的文体归类,但这其实是阅读者的不幸。本雅明只是一个习惯性的思索者,而不是一个自觉的、有目的性的文化建设者,这促使了他的那种看似散漫的文风,其实隐含着深刻的发现,这种发现已经不是所谓的睿智所能概括的。

 

   《单向街》是一种散漫的、漫不经心的写作方法,是一种深沉的思维跃然纸上的反映,而本雅明似乎非常偏爱这种文体,它可以舍去不必要的罗里罗嗦的解释,而使突如其来的灵感变得直接,一针见血。在这里我们可以感觉本雅明内心的孤独,事实上只有深刻体验到自身孤独的人才会才更接近事务的本质,发现它的荒诞和不幸。孤独使人的眼睛变得清晰,但内心却因为这种清晰而变得更为困惑和痛苦,谁能去改变这个世界呢?在本雅明的心中,这个答案也许永远不成立。

 

    孤独是远离大众生活的另一种体验,而内心孤独的人往往都偏好格言式的、灵感性的写作方法,像尼采、卡夫卡、佩索阿等。对那些近乎于苛刻的自我反省者来说,每天要去重复单调的生活已经使人困惑,何况人类似乎永远无法避免灾难的降临。本雅明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他的悲剧感已使他对等待都丧失了信心。

 

    读本雅明不是一种惬意的阅读体验,就像和一个过于深刻的人交谈绝不会是一件愉快的事情一样。而本雅明被同时代的人所忽视,一部分的原因或许源于他的直觉无法被经验的世界更容易感知,人们生活在一个教条的世界中,所谓的知识分子大多被框死在传统和已有的经验中,这促使了人们在阅读上的障碍,就像我们曾经的“八股文”一样。本雅明不是个文体家,他的写作完全是按照自己内心的需求,而思想和文体之间的关系在本雅明看来只要能够清晰的表达就可以了,他只对自己的发现感兴趣。汉娜·阿伦特在论本雅明的一篇论文中说得非常透彻:“左派中的一些人,尽管总是谈论辩证法,却没有一个辨正思想家能超过他,而他的智识力又不同寻常地接近现实”。本雅明依靠的是直觉,是一种长期苦思冥想后的意外的发现,他依赖的不是逻辑分析,而直觉敏锐的人都会体验到——逻辑常常靠不住。

 

    本雅明曾经赞同波德莱尔的一句话:“对我来说,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是一件可憎的事情”。这似乎有悖常理,而实际上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充满着悲剧性预见的本雅明来说,他明显地感觉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无奈和无用。本雅明有一句有名的话:“真理拒绝把自己纳入知识的范畴”。一针见血地说到了真理的本质,真理是拒绝一切利用的。在我看来本雅明并没有把知识分子当成是社会的良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像先知一样的思考,也像先知那样的诚实,而诚实对一个思想者来说往往是灾难性的,虽然人们口头上坚决拥护它。

 

    《单向街》可以看成是一块多棱镜中世界,它的发现是微妙的,就像诗人一样,一个诗人的痛苦是因为他比常人发现的更多,也比常人更为敏感。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佩索阿的范例,他的苦恼是永远无法解决的现状,因为事实上没有人按照思想家的理解在生活,思想只是书本上的知识,本雅明深深地了解他,也了解自己的命运。他从书本中出来,又回到书本中,他使后人看到了写书人的命运,后人也从写书的人发现自己的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纳兰性德的词
后一篇:无事得道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