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纳兰性德的词

(2009-08-23 02:23:21)
标签:

欧南

纳兰性德

杂谈

分类: 闲读闲说

     纳兰性德的词  纳兰性德故居

 

    中国的词始于唐代,兴盛于北南两宋,至明代开始式微,不复有大词人出现,但到了清朝初年,却又冒出了一个短命且才华卓著的大词人纳兰性德。纳兰虽是旗人,然对汉文化中的诗词歌赋却都有情钟,甚至比汉人更得委婉伤情之风致。

 

    纳兰出生满清贵胄,隶属正黄旗,由于其祖父和康熙皇帝的祖父是表兄弟,故此,在纳兰身上还留有着皇家的血液。但和这个剽悍的民族不一样的是,纳兰并不喜欢骑马射箭,他仿佛天生就是一个柔肠寸断、伤春迟暮的柔弱公子。抛开他的血统不说,他其实更像一个久住江南的婉约派词人。

 

    纳兰擅长小令,气质娴雅、感伤,虽非南唐李后主那种亡国的悲音袅袅,但也常常是莫名的忧伤侵入肌骨:如《相见欢》:“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龙鹦鹉念郎时。”这是一首很传统的闺阁“怨女”思春的场景,其格调素雅,寥寥数语既刻画出思春少女的那种无边的寂寞。纳兰的词有些五代“花间派”的余韵,但气态娴雅,而没有“花间派”那种常有的浓艳。

 

    王国维曾云:“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王国维所谓不入世的诗人,正可指纳兰。纳兰天生是个情种,又别有一番多情的愁绪,正如贾宝玉和林黛玉所说的:“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这使他的词常常萦绕着一种难解的惆怅和莫名的寂寥之情:“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采桑子》后半阙)

 

    纳兰今存世约三百多首词,风格大多是伤春迟暮,视野不大,但婉约、精致、可爱,仿佛不食人间烟火,而其品质更是不著世俗气的洁净。

 

    今天再读纳兰性德的词依然是令人欣喜的,诗歌其实无关乎什么题材和视野,也无关乎什么宏大的主题或写史诗才能提升诗人的境界,诗是一种韵格,就像人格魅力一样。而像纳兰性德这样具有真性情的诗人在文学史上也是不多见的,他的题材虽然狭窄,总脱离不了宅院以外,但吟唱渗入肌骨的那种感觉,却是真性情的流露,不是很多人所拥有的。

 

    纳兰性德也许早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了,而那种精致的感受能力也已经离开我们越来越远,诗词已经走向了没落,而讲究格调的时代是不会懂的“气韵”是一种什么样的味道的,所以诗歌可以没落,但“气韵”的没落实在是一件可悲的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