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文化旅游出行欧洲自驾历史杂谈 |
分类: 北欧、俄罗斯、不列颠 |
刚刚入秋,赫尔辛基的气温便很快开始转冷,伴随着秋雨,有时气温已接近零摄氏度,不过此刻凛冽的寒风尚未到来,让我们这些来自中国南方的观光客们还能体验到北欧的一丝丝暖意。这会正是傍晚下班时分,马路上的行人明显多了起来,街道两旁店铺里的橱窗各显妩媚与繁华,透过玻璃的灯光洒在湿漉漉的人行道上照亮着人们回家的脚步;长长的轨道电车正轻轻驶过街道,车厢里的灯光在渐暗的天色中拽拉出一道流动的光带,给这座城市留下一路的温暖。
与欧洲许多著名城市相比,赫尔辛基算是一座比较新的城市,街头许多建筑的体量也相对比较庞大,部分街区与圣彼得堡有些相似,港口附近的某些角落看着又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部分雷同。早在1550年古斯塔夫在芬兰湾北岸建立赫尔辛基之初,整个芬兰也还是瑞典的领地,十年后瑞典又拿下了对岸港口塔林,一座繁荣发达的贸易中心城市,自此,赫尔辛基便显得有些多余的意思了。但自从18世纪初彼得大帝赢得北方战争之后,俄帝国将包括塔林在内的芬兰湾南岸纳入了自己的版图,并逐步控制了波罗的海沿岸的海上贸易。随后又在差不多百年后的1809年,俄帝国再次打赢了与瑞典人的战争,于是便有了看似独立的芬兰大公国,而此时的赫尔辛基的人口只剩下了不足五千,可见瑞典人早已无心在此经营,且在衰弱的道路上走已的很远。
芬兰大公国的出现,倒是给赫尔辛基带来了发展良机,不仅迁来了大学,还修建了包括公共图书馆在内的一批新古典主义建筑,在1917年芬兰获得独立时,赫尔辛基也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国家之都。如今,赫尔辛基俨然已成为了新旧建筑混合得体的典范,尽管只有约65万的人口,但整个城市处处流露着大都会的节奏与魅力,既散发着北欧式的优雅,还有着简洁、朴实的城市气质。
秋天的赫尔辛基是个多雨的季节,大西洋暖流将来自北极圈冰冷世界里的空气,化作条条银丝滋润着这座城市,仿佛是为两个多月后圣诞老人的到来进行梳洗。我们这些来自东方的观光客则坐在某个角落,静静地观赏着街上闪烁的霓虹,顺便想象一下圣诞老人到来时的那个白色的世界。
雨中赫尔辛基
赫尔辛基街头一角
黄昏下的赫尔辛基街头
晚高峰时段
运行在市区街道上的有轨电车
电车驶过,车里的灯光在街道上拉出道道光曳
赫尔辛基街头体量巨大的建筑
车站内部一角
赫尔辛基一座“镶嵌”在大楼里的教堂
市内的一处公共建筑
赫尔辛基著名商业大楼Stockmann
街头橱窗
前一篇:【波罗的海三国】基督化的现代部落
后一篇:【古城古镇】廿八都的诡异与魔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