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历史旅游图片文化 |
分类: 北欧、俄罗斯、不列颠 |
自拉脱维亚都城里加,上A8快速道往西南方向约40公里,便是名城叶尔加瓦(Jelgava),从这里沿公路再往南去30来公里便会进入立陶宛。公路是无缝连接的,但那边标号已是A12。叶尔加瓦位于交通枢纽上,在此停下脚步只为那座波罗的海国家中最大的巴洛克宫殿,叶尔加瓦宫。
那天从里加出发时还有一缕阳光从云缝里钻出来,但等上了快速道空中开始下起了小雨。离开里加外围后车辆逐渐变得稀疏,直到进入叶尔加瓦,车流量似乎也没提高多少。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整个叶尔加瓦城市仅有6万左右的人口,加上这个时节已过了北欧一带的最佳旅游季节,已难觅观光客的踪影,但好处是去哪儿都比较从容,来到景区也不会有停车问题。
叶尔加瓦宫建造在利耶卢佩河畔,实际上是建在两条河之间的一片空地上,沿着进城的道路,车还没开上桥便能见到河对岸的这座庞大建筑。在进行宫殿设计时的1737年正值巴洛克时代,俄罗斯建筑设计师也算是赶了回时髦。叶尔加瓦宫建成后尽管经历过数次大火和战乱的破坏,1961年的那次修复几乎是拆了重建,但还是留住了宫殿1772年当初竣工时的辉煌与气势。大概是过了季节,宫殿主大门可以自由进出无需购买门票,但只能到达内院为止,宫殿的一个角落也开始动工修缮。如今该建筑被拉脱维亚农业大学用作校舍,因此还可以看见部分人员的进出。
说实在的,叶宫近瞧不如远看。立于河畔的宫殿以其庞大的建筑体量,一副傲视天下的气势,如果是在冬天里,大雪覆盖在冰河上,四周一片洁白,红色的叶宫又有着童话般的美丽。庄园是有钱人的住宅,能称得上宫殿的豪宅自然就需要配上一个身份了。叶尔加瓦宫是一座公爵的豪宅,而公爵身后,隐约可见一个公国模糊的身影。1562年,库尔兰和瑟米利亚联合公国,正式脱胎于利沃尼亚战争的结果。尽管库尔兰名义上还是立陶宛大公国的附庸国,但其领地的北端直抵里加城墙脚下,并占据了里加湾的西部海岸线,西端直接面向波罗的海,大致占到了如今拉脱维亚的半壁江山,而叶尔加瓦也在1578年成为了这个公国的都城。
不幸的是,联合公国仅仅联合了34年便分了家,幸运的是,分家后的库尔兰公国继续拥有西部靠海的那一半,这为日后建立起一支欧洲顶级商业船队埋下了伏笔。这正是大航海时代,来自美洲的巨额利润与回报,极大地激起了欧洲冒险家们的勃勃野心,小小的库尔兰公国居然前往加勒比海试图夺取岛屿进行殖民,但通过几次尝试终因力不从心而暂未得逞,于是转移再战,在1651年一举夺得了非洲冈比亚河近入海口的一块小岛并修建了要塞,这时距离他们第一次出征已过了14年。有过第一次后面就相对容易些,1654年的520,库尔兰人终于在加勒比海域的多巴哥岛建立了殖民地,并修建了要塞与教堂。然而,小小的库尔兰终究是力量有限,更何况是对海外领地的控制,就在这块海外殖民地被逐渐荒废之后,库尔兰人索性将其一卖了之。1689年5月,在登岛殖民了35年之后,库尔兰人永远的离开了多巴哥。
现如今大家都非常清楚,无论库尔兰人将叶尔加瓦宫修建成多么大的体量,但人口规模的局限一般很难支撑起国家经济的持续繁荣,更何况还有地缘政治的影响。那天在看完叶宫后来到附近的一座天主堂,便就着教堂窗户上的彩色玻璃,与正在等待为新人主持婚礼的牧师聊上了天。如今不管在哪儿,这种需要定制的彩色玻璃都是奢侈品,曾经教会下的上海徐家汇土家湾彩色玻璃厂的那段历史,拉近了双方的距离,而触及当地历史的话题,则有时难免给对方带来些压抑,如同我们谈到鸦片战争那段。果然,当话题逐步引向二战时期,以及冷战结束后的国家独立时,牧师陷入了沉思。要知道,教会也不能完全置身于红尘之外,就如新婚夫妇带着自己三个孩子前来教堂,牧师也必须面对现实社会为其举行婚礼仪式,即使是相对保守的天主教。
事实上,库尔兰人就一直生活和周旋在波兰立陶宛联邦及俄罗斯等大国的阴影下,在历史长河里大家尽管你来我往,相对弱小的一方却始终摆脱不了被大国欺负的梦魇。终于,被折腾得精疲力尽的末任公爵于1795年3月28日签署了协议,在绝望之中将权杖交给了俄罗斯,这标志着库尔兰小公国的终结。此时,距离叶尔加瓦宫建成仅仅23年,库尔兰公国总共也才走过233年的历史,不算长但也不算太短,期间的辉煌与荣耀多少留下了一些痕迹,据说在多巴哥岛上还能找到小公国到此一游的印记标识,如今叶尔加瓦宫内也保留了库尔兰历代公爵的墓穴供人参观、凭吊。
面纱后面,仅此而已。
叶尔加瓦宫远眺
圣西门和圣安娜东正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