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旅游图片文化民俗 |
分类: 南亚 |
茵莱湖(Inle Lake),因其秀丽的自然风光以及周边部落的独特风情,而成为缅甸最受欢迎、最著名的景区之一。
上帝的恩赐
茵莱湖位于缅北掸邦高原的良瑞盆地,湖区海拔在900米上下,周围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属山地气候,白天阳光强烈,烤在身上滚烫热辣,夜晚吹来的风却带着一丝高山的峻冷。
作为缅甸第二大湖泊,茵莱湖保持着高山湖泊特有的清澈,在南北长22公里,东西宽11公里的广阔湖面上,鱼鹰追逐着小船泛起的浪花,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粼粼波光。
整个茵莱湖上驻守着17座村庄,若加上湖岸向周边山地延伸出去的村镇与农庄,大致有15万左右的人口,共约30余个部落。尽管是个高山湖泊,但茵莱湖水深并不深,湖中间最深处也不过3.5米上下,湖面上常伴有许多漂浮着的植被,从而形成一个个移动小岛,小岛屿附近或临近湖岸边,常不足2米或不及一人高度的水深。夕阳西下时分,那些被称为“茵萨”(Intha)的湖上居民,用单腿划船、使用独特的锥形网笼在湖中捕鱼的形象,常常成为观光客光影捕捉的对象。
水墨茵莱湖
茵莱湖晨光
早晨,茵莱湖上驶过的小船
晨光中追逐浪花的水鸟
晨光里的渡船
茵莱湖黄昏
使用传统捕鱼工具的“茵萨”
观光客的最爱
曼德勒、蒲甘、仰光,是观光客往来茵莱湖最常见的三座城市,除了缅甸的国内航班外,巴士是最通常的选择,但由于路况的原因,500公里左右的路程一般会花上10个小时,若是从仰光过来则要花上12小时以上。大巴一般在晚上发车,第二天早上抵达目的地,而散客们则更愿意乘坐由当地旅行社组织安排、白天运行的私人中巴。
当地酒店一般都会提供订票服务。在我们抵达蒲甘酒店办理入住手续时,前台便主动询问后续行程的安排,并就出行方式做了详细介绍,游客仅需提供目的地,2分钟之内便可以搞定行程。中巴负责上门接送,且10美元左右的票价相当公道划算,这应该是酒店与旅行社合作下所提供的一项服务,非常高效和方便。那天早上7点半从蒲甘的酒店出发,抵达茵莱湖北端的良瑞镇差不多已过了下午5点,另购了船票后在旅行社的安排下乘坐短驳车去到码头,然后坐船前往位于茵莱湖南端的水上酒店。
茵莱湖上的渡船是一种长条形单排座的平底小船,采用柴油发动机驱动。小船长度略有差异,以适应不同的游客人数,并可以适当增减座位数量,但一般都不会超过8人,非游客的当地人自然会多挤一些人上去。小船价格主要按路程计算,并不在意时间,通常一天下来大致在15美元以内,由于价格相对便宜,大多以包船形式销售。
茵莱湖在良瑞镇的船码头
傍晚时分,柴油机驱动的小船行驶在宽阔的湖面
夕阳下捕鱼的渔夫
沉湎于湖光山色之中
在大家坐上船的时候,正是观赏茵莱湖日落黄昏的最好时段,行船将花上1个小时纵向穿过整个湖面,也算是茵莱湖留给大家的最好见面礼了。小船先是沿着一条狭长的水道,向南行驶约6公里进入茵莱湖的北端。这时候的水面豁然开朗,一大片水域向着前方伸展一眼望不到边际,水面两边起伏的山峦被夕阳染成了淡红色。或许是高山盆地的原因,除了乘风破浪的小船所溅起的水花,水面显得异常的风平浪静,这也使得这种平底小船能够在这里唱绝对的主角。
在那些由浮萍组成的浮岛附近,是那些被称为茵萨的当地渔夫施展技能的天地,他们往往用一条腿独立于船头,用另一条腿划桨,或使用渔网,或使用独特的一人多高的锥形网笼,在浅水滩附近也用竹竿或船桨通过敲打水面进行捕鱼。从这些捕鱼方式看,茵萨们并不太在意产量,而更像是自娱自乐,够了,也就可以了。
茵莱湖沿岸散落着一些村庄,住在岸边的茵萨们用木桩支撑起自己的小木屋,而大一点的村镇,自湖岸边一直延伸到山峦脚下,并时不时的腾起一缕炊烟。尽管茵莱湖属浅水湖泊,但清澈的湖水让大部分湖面看上去呈深蓝色,顺着夕阳的湖面泛起一层淡淡的红光,若是逆光望过去,太阳在水中拖出长长的光影,茵萨们立于船头的剪影倒映在金色的湖面上,美轮美奂,不禁让人有沉湎其中的感觉。
小船行驶到位于茵莱湖南端的水上酒店附近时,太阳几乎就要隐没到山峦背后,天空中的最后几片火烧云映射在水面上,一切都慢慢的沉寂下来。华灯初上,天际线散射出最后的余辉,四周一片宁静,缓缓滑入视线的小船,宛若归巢的小鸟,渐渐隐没在夜色之中。
立于船头使用网笼捕鱼的茵萨
也有使用渔网的茵萨
黄昏中的水上村庄
日落中的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