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J_瑞工坊
J_瑞工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095
  • 关注人气:50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背影,融汇于地平线上(三)

(2018-07-13 20:00:04)
标签:

情感

分类: 体验、留学、杂谈

【情感】背影,融汇于地平线上(三)

 

文革刚开始那会儿,父亲因为才从部队上转业下来,在地方上算是个新人,因而未受到太大冲击,只是被夺权而已,那时叫靠边。当时我们姐弟年龄尚小,父亲靠边但需要在外参加劳动,有时候在星期天有太阳晒时,一家人便会坐在一起听父亲为我们念书,我最喜欢的是50年代出版的《语文学习》,听到有趣的段落还会要求父亲多念一遍。

 

尽管父亲时常会帮着做些家务,包括买菜洗衣做饭等,但母亲那时没有上班,因此我们的生活主要还是由母亲照料。过去大家也是住的新村小区内的公租房,每户人家都会轮到挨家挨户上门抄水、电表,并进行统计收费,因此并不像如今小区里的邻居们基本上不太照面。大概是因为母亲有一定文化又当过兵,因此邻里间许多大小事情都爱找她絮叨一下拿个主意,范围也早已不限于本单元楼内,尤其是周围那些在家带娃的婆婆妈妈们。

 

文革初期学校停课闹革命,大一点的孩子会出去扒火车搞串联,半大的女孩子们便会聚集在母亲身边,孩子家长也会比较放心,有时候母亲也会带着大家一起上电影院去看电影。但到了六十年代的后期,母亲为响应妇女走出家门的政府号召,携带着自家用的缝纫机成为了街道缝纫组的第一批成员,后来缝纫组逐渐发展成了上海四平服装厂,母亲也一直在厂里工作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退休。

 

最初的街道缝纫组只是一个小作坊,算是国民经济里的一项补充,做些简单的加工活而并没有多少收入,并且有一部分缝纫机也还是个人拿出来先垫上去的。母亲要出去工作就需要把我送托儿所,姐姐刚进小学也需要找人看护,而由此产生的各种费用却是要高于在缝纫组工作的收入,这在如今是难以想象的。

 

这就是那个年代人们的觉悟,尤其是这些曾经以部队为家、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老兵们,大都有着心系国家、看淡生死、处事乐观、默默奉献、处处为他人着想的生活态度,更有强烈的荣誉感与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用母亲的话说就是,“我们都是新社会的受益者,响应国家号召、为国家做点事情应该是责无旁贷的义务,再想一想没能从战场上回来的那些人,牺牲一点个人利益又算得了什么呢?如今回想起来,父、母亲的这些秉性与生活态度,其实一直在潜移默化地影响、伴随着我们一路成长,让我们受益匪浅,甚至还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