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情感】背影,融汇于地平线上(二)

(2018-07-10 20:00:10)
标签:

情感

分类: 体验、留学、杂谈

【情感】背影,融汇于地平线上(二)

 

尽管是从常州参加的部队,但母亲并不是常州人,而是江苏丹阳人。母亲姓蒋,出生于1925年的10月份,当时外公做点小生意,以后又在家乡开办了一间丝行,因此也算是小业主家庭。然而当时国家正处于乱世之秋,加之外公身体不好而过早的离世,家道中落也就成了必然。为了年幼的妹妹和弟弟,作为家里的长女,母亲便早早地帮着我外婆担负起家庭的责任与生活重担,以后又在亲戚介绍下来到常州的纱厂里做工以补贴家用。

 

大舅比母亲略小一些,同样也早早地走上了谋生的学徒之路,在过去叫跑单帮学生意,在1949年临近上海解放的前夕,大舅随工厂搬迁跟着老板一同去了香港。外婆和母亲感觉无奈,就谋生而言,那时甚至也算是条不错的出路,于是,母亲最终为大舅凑足了前往香港的路费。这便是后来家里所谓的那层“海外关系”。

 

年轻时候的母亲长得尤为漂亮,当初参军还多少带有点逃婚的意思。母亲来到部队时已经25岁,在那些学生兵里算是大姐姐了,因此很多事情必须要做出表率冲在前面。那是个崇尚英雄的年代,作为后勤部队,尽管谈不上枪林弹雨,但也是头顶飞机的呼啸,穿过燃烧弹的烈火,翻越山岗,趟冰过河,甚至也需要背上一些部队给养。

 

就在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母亲遇见了她的终身伴侣。但那时讲究的是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尤其是在部队。当然,个人问题还不至于生拉硬拽的,但以组织名义的各种干预,自由恋爱并不容易,母亲还因此被戴上组织观念不强的帽子而未能入党,但也由此可见母亲的觉醒意识及自主独立的理念。

 

从朝鲜归国以后,父母亲便在部队上结了婚,之后,母亲也是经过了大多数女兵所经历的过程与结局,即从穿着军装到脱下军装的随军家属,但母亲又不愿意只当家属,始终想着要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于是,在母亲的履历表里又先后加上了如小学代课教师、宁波市公安局会计等经历。后来由于身体的原因,母亲离开了工作岗位,前往北京与正在军校读书进修的父亲团聚和修养。父亲的军校生活持续了5年,之后,母亲又随着我父亲的毕业分配来到杭州,并在部队医院里生下了我们姐弟俩,但过不多久,我们全家又随着父亲的工作调动来到了上海。所以说尽管我们姐弟都出生在杭州,但那时实在太小而并未留下什么印象。

 

父亲是在文革前夜离开了部队,还是因为我大舅的那层云里雾里的海外关系。那时候部队里的氛围总是偏左一点,做事也是更激进一些。无奈中父亲早早的脱下了军装,从上海警备区转业到地方,我们家庭迁徙的脚步也因此止步在了上海。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