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以天主的名义

标签:
骑士团卡拉瓦乔基督教自助旅行杂谈 |
分类: 马耳他、西西里、意大利 |
前篇我们就说到马耳他的许多特别之处,其中之一是教堂多,360余座教堂按岛上人口分配,差不多平均一千来人一座,只要是走在街上,视距范围内一定会有教堂。有时街边一处不太起眼的木门后面,就是气势不凡的教堂祈祷大厅。马耳他居民以虔诚的天主教徒居多,信奉天主的诚意可以从各家的大门前看出来,许多家庭门外都会做一个与圣母玛利亚有关的饰物,如怀抱基督等。
马耳他曾经历过一个多世纪的古罗马时代,在此之前,这里还历经了古希腊、腓尼基、迦太基等文明,之后又来过日耳曼人等,这多半是冲着别人家的地盘或财富来的。天上的上帝看着这纷乱无比的世界,大概是觉得人类已无可救药,于是策划了一场空前的大洪水,以灭了地球上的这些“恶人”。但上帝也知道其中必定也有好人,如诺亚一家,于是便预告诺亚做好准备,诺亚花了120年在他600岁的时候做成了大船,并安然度过了那场洪灾。这是圣经《旧约-创世纪》里记载的诺亚方舟的故事,从此,世界上都是"好人"诺亚的后代,至少,马耳他居民们认为他们便是。
当马耳他再次迎来罗马的拜占庭时代(东罗马)时,已是公元4世纪末,这时的世界早已大不同,基督教在西方已经流行多年,说希腊语的拜占庭人,也皈依了基督教一百多年,马耳他也自此开启了基督时代。其实,马耳他并非这时才刚刚接触基督教,在本岛东北部有个圣保罗湾,据传公元60年,圣保罗在马耳他附近海域遭遇风暴便是从那里上的岸,除了在岛上避风躲浪之外,还很敬业地顺便推广了一把基督教。此后到了公元9世纪,阿拉伯人来了。自此,马耳他又夹在了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之间,不时充当着两大宗教势力的战利品,直到1530年圣约翰骑士团的到来。
如今穿梭在马耳他的街巷里,很容易就能发现圣约翰骑士团的标志,甚至会被用来作为建筑物的一种装饰,尽管马耳他历经朝代无数,但用历史学家的话说,没有哪个时代的印记比圣约翰骑士团留下的更深刻了。想想也是,如果说骑士团的到来还算是个偶然的话,那1565年骑士团赢下的那场著名的大围攻,的确可以算是马耳他人最值得骄傲和纪念的历史事件了,即使后来骑士团还是被赶出了马耳他,但毕竟已只是基督教里面的纷争。今天的圣约翰骑士团是作为无领土组织而依然存在着,但基本上已淡出了大众视线。然而,当你游走在马耳他岛上,还是会有来到骑士团家乡的感觉,冥冥之中就会撞见一些骑士团不经意间所留下的痕迹。
去到瓦莱塔的观光客,喜欢沿着自西向东的大街慢慢闲逛,直至到达海边,这与旧都穆迪娜复杂蜿蜒的巷道截然不同。大围攻之后兴建的瓦莱塔城,以后并未等来奥斯曼穆斯林新的攻击,却在欧洲教会大量资金的支持下,慢慢的将城市建成了骑士团的纪念物,骑士团专属的圣约翰大教堂也被妆点得富丽堂皇。如今吸引观光客的,也不仅仅是这里漂亮的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城市建筑,以及那座华丽的骑士团专属教堂,还有教堂里卡拉瓦乔唯一的签名画作《被斩首的施洗者约翰》。
说起卡拉瓦乔,他的暴力倾向与之绘画是一样的出名,当初在罗马与人争斗杀人之后一路南逃而无处落脚,或许是他的好斗比较符合骑士精神,也兴许是大家都有过漂泊不定无处可去的经历,马耳他骑士团最终接纳了这位已经在圈内小有名气的画家,这一年是1608年。来到马耳他后,作为回报,卡拉瓦乔为骑士们画了一些肖像,圣约翰教堂里也留下了他的画作,只是出人意料的签上了他的大名,可见当初的卡拉瓦乔是真心的感激。只是感激归感激,暴力却还是一样的暴力。在马耳他没待上几个月,卡拉瓦乔就又惹上了麻烦,最终还是被逐出了骑士团去到了西西里。
马耳他,地中海心脏处的一处小岛,在保留下骑士文化的同时,也继承了基督教的《旧约》,以天主之名。。。其实,基督教的世界里,也是何等的复杂。
天空下教堂圆顶随处可见(马耳他三姐妹城)
与教堂毗邻而居(瓦莱塔)
古老教堂的钟楼尽管风化严重,但时钟走时准确
混合了多种风格的教堂
教堂有着罗马风格的塔楼,文艺复兴式的圆顶,希腊式的柱式
居民出门便有教堂
街头宗教建筑
如今用作酒吧的建筑物外的宗教装饰(戈佐岛)
周末教堂内的祈祷
教堂内漂亮的穹顶壁画
马耳他民居墙上的宗教装饰之六
马耳他民居墙上的宗教装饰之七
圣约翰大教堂内穹顶上的壁画
前一篇:【马耳他】艰难时日里的传奇
后一篇:【马耳他】寂静的转角。穆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