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耳他】艰难时日里的传奇

标签:
马耳他大围攻骑士团瓦莱塔旅游 |
分类: 马耳他、西西里、意大利 |
马耳他虽小,却有着许多的不同寻常。首先是堡垒多,站在高处放眼望出去,每一处海湾、每一片海岬、每一座山崖均建有堡垒,然后再连上一座座城市,形成整个岛屿的防御体系。第二是教堂多,整个马耳他建有360余座教堂,大致为每千人一座,人走在路上,视线内必有教堂,可见密集度之高。再有便是,小小的弹丸之地有两座都城,一座是位于马耳他本岛中部的旧都穆迪纳,还有一座便是如今的首都城市瓦莱塔。有着近450年历史的这座城市,其名字源自圣约翰骑士团首领、法国大公让·德拉·瓦莱塔,可见这座城本身也是个纪念物。
瓦莱塔大公是圣约翰骑士团自1530年来到马耳他之后的第六任首领,当初查理五世将马耳他赐封给圣约翰骑士团,一来表示欧洲尚未忘却在基督教光复运动和十字军东征中,骑士团为基督教世界所做的贡献;其二是由于奥斯曼帝国的崛起,骑士团已被穆斯林们驱赶的无处可去,而紧靠西西里的马耳他岛,或许是个能够安生的地方。但是,就在苏莱曼大帝将圣约翰骑士团从罗德岛赶走43年之后,苏莱曼于1565年再一次派遣了4万大军前往马耳他绞杀骑士团,这便是著名的马耳他大围攻。然而,这一次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却遇上了强劲的对手。
那日大家沿着堡垒边墙,慢慢向着渡口方向逛去,走过一拐弯处,忽见一枚帅哥倚靠在堡垒宽厚的墙体上痴痴的望着海湾发呆(见上图)。从舒适和耍酷的角度,这个位置可以理解,但要从景观角度,就难以让人恭维了。但就是在这里,当年数千只战船驶向港湾,极为壮观的大围攻场面,完完全全的在眼前铺展开来,想必这枚帅哥的脑海里,也一定上演着那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场景。
按理说,仅有数千人的圣约翰骑士团是很难抵挡得住强大的奥斯曼军队的,在这个小岛上要么死扛,要么投降,并无太多的选择。骑士团选择了先死扛。为何是“先”呢?那是根据1522年在罗德岛上的那场战役的经验,死扛了差不多才可能有撤离的机会。现在被三倍于己、4万多人的军队团团围在了岛上,想要马上突出去是不大可能的。于是,圣约翰骑士团的将士们在瓦莱塔的率领下,也是在当地居民的帮助下,凭借着坚固的堡垒开始苦苦死守。力量的捉襟见肘,使得骑士团逐渐有些力不从心了,阵地在渐渐的收缩,先是丢了戈佐岛,然后是一个城一个城的退。此役对双方来说都是消耗战,只是看谁能坚持到最后,看谁能熬得过谁了。这是真正的艰难时日,就在骑士团死伤过半快要撑不住的时候,终于迎来了西班牙援军,并最终取得了对奥斯曼军队的胜利。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这次较量是基督教和伊斯兰世界之间的恩怨,尽管基督教的光复运动在西班牙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但位于欧洲东面的奥斯曼帝国,正在一代枭雄苏莱曼大帝的统治下四处扩张而令西方世界不寒而栗。此刻的基督教世界对马耳他之战并无取胜的把握与信心,但令人意外的是,圣约翰骑士团居然挺过来了,守住了,这个原以医疗救护为宗旨的组织,因此而一战成名,功成名就,一时间成为了全欧洲的英雄,同时也变成了一段马耳他街头巷尾世代颂扬的传奇。
就在马耳他大围攻的次年,也就是1566年,为进一步巩固城防,马耳他在全欧洲财力的支持下开始修建瓦莱塔城,也是在这一年,一代枭雄苏莱曼离世,5年后瓦莱塔城初具规模,并被定为马耳他的新首都,而马耳他自此再也没有受到奥斯曼帝国的侵扰,一直稳定在基督教的世界里。但尽管如此,马耳他之战也绝非基督教对伊斯兰教取得上风的转折点,事实上,奥斯曼帝国最后一次向欧洲扩张,是在1683年对维也纳的征战,此为后话。
瓦莱塔街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