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凶险要地。加里波利半岛。

标签:
自驾旅行达达尼尔海峡旅游 |
分类: 土耳其、希腊 |
达达尼尔海峡西北侧的加里波利半岛
土耳其横跨欧亚两边,中间以马尔马拉海相隔。马尔马拉海向东,是扼守博斯普鲁斯海峡的伊斯坦布尔,穿过海峡就可以进入黑海。马尔马拉海向西在进入爱琴海之前,还会遇到一个长长的海峡,那便是达达尼尔海峡(也称恰纳卡莱海峡),海峡西北侧长着一片长约90公里、宽数公里,被叫做加里波利半岛的狭长土地,犹如欧洲部分的色雷斯地区伸向爱琴海的一条胳膊。而正是这条细细长长的手臂,既扼守着达达尼尔海峡,也可直接通往伊斯坦布尔,而这里与海峡东南侧亚洲部分的马尔马拉地区的最近直线距离仅1.4公里。可见加里波利半岛在地理位置上的凶险。
我们从伊斯坦布尔出发,沿着其北部的黑海、穿过中部的卡帕多西亚,来到地中海边,再沿着地中海、爱琴海一路顺时针转过来,来到控制着达达尼尔海峡的咽喉城市恰纳卡莱。在这里,我们要坐上汽车轮渡去到对面的加里波利半岛,并沿着狭长的半岛最终回到伊斯坦布尔。恰纳卡莱如今是整个加里波利地区的交通要道和商业重镇,人们大多从这里转道前往特洛伊或加里波利。从恰纳卡莱到海峡对面有着最短的距离,渡船才10来分钟,但却是土耳其融入欧洲的第一步。当你坐在船舱外的座椅上,望着海峡西岸山坡上的土耳其国旗图案,慢慢接近土耳其的欧洲部分的时候,这种在地理上的接壤与融合,会帮助你更深的理解这个广阔、热情,甚至有点狂热的国度。
在古希腊和古波斯争夺安纳托利亚的年代,古希腊先是赢得了先手,其后古波斯却略处上风。公元前481年,波斯大军通过架起的船桥,从恰纳卡莱渡海来到海峡对岸,进而推进到了希腊大陆的马拉松。而150年后,亚历山大率领的马其顿军队也是从这里渡过海峡来到亚洲,横扫了整个波斯疆域。在后来的拜占庭时期,达达尼尔海峡则是君士坦丁堡的第一道军事防线,到了奥斯曼时期,海峡对面的加里波利又成为了奥斯曼军队进攻巴尔干半岛的跳板。然而,发生在这里最激烈的战争,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交战双方对达达尼尔海峡的争夺战,也是整个一战中最为惨烈的战役,时至百年后的今天,依然留给人们悲惨的回忆。
那日在恰纳卡莱码头上了轮渡后,刚将车停妥尚未去到上面的客舱,便接到昨晚下榻的酒店老板打来电话,说是我们忘了取回酒店登记时使用的护照,这时再回去取已无可能,好在我们在伊斯坦布尔将待上四天时间,快递是最佳解决方案。尽管如此,还是惊出了一身冷汗,这也算是渡过这道海峡时,冥冥之中的凶险与诡异了。
海峡对面的加里波利,曾经是英属军团的主战场,也是当年战斗最为惨烈的地方,如今是一片林木覆盖下的宁静土地,除了墓地及特别标注外,已很难看出英法舰队在此苦战9个月的遗迹。尽管协约国取得了一战的最终胜利,但这场夺取海峡的战役却是用双方共同伤亡50万人的代价,以土耳其人的胜利划上句号的,并为日后穆斯塔法(阿塔图尔克)成为土耳其领袖奠定了基础。想必这场战役也给时任海军大臣的丘吉尔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如今一战中的这次战役已经过去一个世纪,但每年4月25日澳新军团日的前后,这里便会有大批来自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旅行者前来参加纪念活动。持续9个月的惨烈厮杀,深深震撼了这个来自大洋洲的民族,据后来历史学家称,正是由于这场战争,引起了澳大利亚人关于国家独立的最初概念。
小小的加里波利半岛南部有多达34处墓地,几乎遍及每一个小山坡,但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距离我们又是如此遥远,最终我们还是绕了过去,并在一处宁静的小树林边放慢了脚步。半岛上有着迷人的景色,这里的安详与宁静,吸引了不少周末或假日休闲的土耳其人,有几个上了点年纪的当地人正在烧烤,见到我们到来热情地邀请大家加入,这让我们再次体验了一把土耳其人的热情。
达达尼尔海峡边的海港城市恰纳卡莱
恰纳卡莱街头公园里展示的一站时期的火炮
从恰纳卡莱岸边观望海峡对岸的加里波利半岛
海峡轮渡
加里波利半岛上的要塞军营遗迹
加里波利半岛上于1807年修建的Bigali要塞遗址,在1915年一战中曾用作后勤补给站
加里波利半岛上的沿途景色
停靠在海峡里的驳船(摄于加里波利半岛沿海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