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博文在2009.11.28被刊载到《人民公安报》的原色天空栏目中
早年我在僻壤的山乡工作,那会乡镇还是称为公社,当时我从机械类中专学校一毕业,就转行加入警队直接到派出所,正好赶上那场上世纪八三年轰轰烈烈的
“严打”斗争,记得通过严厉打击活动,使社会治安混乱的局面迅速扭转,极大地震摄了违法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在此,不是对那场运动的得与失,以及回顾与思考作文章,而是亲身体验在对付形形色色的违法犯罪分子斗争中的一件智谋趣事。
派出所成立之初,就一位公安特派员—老林,虽快已年届六十岁的人了,可他长得粗壮,个儿也不算高,大嗓门的声音中带着沙哑,总是一副威严的模样,大多的劣迹人员见了他,不管是真怕还是假怕,都得摆出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全乡一方治安全靠他一人镇住,只是我们新警的加入后,派出所才显得力量的强大。但我们又像刚试水游泳的鸭子,愣青青的,还得全靠他老的指导和手把手的教。
在旮旯的乡村里,多半的村民淳朴善良,但也出个别的坏人,总有一些个窃贼,整日里好吃懒做、东游西逛,专行偷鸡摸狗,但其智力却又不低下,一副油嘴滑舌。说到当警察,真的得具备智勇双全、具备法律业务知识和良好口才。呵呵,而且有时对付泼皮、无赖什么的,也会一套强辩诡辩术,甚至有点歪理学说才能治住。
那时我们根据群众的举报,都分头下到村里做调查工作,掌握情况后及时回所里汇报,然后,采取行动将违法分子逮至所里,进行审讯和深挖,最后做出处理。一天,在一个较平坦地势的某村,把劣迹人员“木旺洞”唤来,这是个耍刁又能说会道的蟊贼,他的特点就是你说什么,他随时都能编出一套假话或歪话来对付你,只有你把他气势压下去,说得他无话可说,他才服。预审开始一阵后,我见老林正在给我暗使眼色,得知要我配合他审问,就把棍棒、手铐弄得乒乒乓乓响,为的是起震慑作用,可这家伙早已见识过,就不吃这一套,还是审这答哪,句句回应。看着钝刀子割滚刀肉,短时间是不会解决问题的。在旁陪审的我,此时也在思纣着良策,一想到村民反映说辛辛苦苦养大的鸡鸭被盗的那份伤心,此刻,我计上心来,插话喝问道:“木旺洞”,鸡肉好吃吗?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好吃。我说:好吃,你还是想再去偷不成!他支支唔唔的一时回答不上来了,但诡计多端的他还是脑筋一转弯道:不好吃。此时,我见他已落到我设下的陷阱里,就大声说:你偷了村子里的鸡还嫌不好吃,那你还偷了什么,还想偷什么,在农村里还有什么比鸡肉好吃的!你说!他此时半天回不过神,眼珠子再转但也答不上来,耷拉着脑袋。尔后,经过政策攻心和教育,愣了好一会的他,喃喃地说:我愿意交代自己的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二难推理,因为这种推理反映左右为难的困境。蟊贼对于鸡肉的好吃不好吃,无论如何回答,他都不能胜说。历史上有一则典故就是同样情形:东方朔偷饮了汉武帝求得的据说饮了能够不死的酒,汉武帝要杀他,他说:“如果这酒真能使人不死,那么你就杀不死我;如果这酒不能使人不死(你能杀得死我),那么它就没有什么用处;这酒或者能使人不死,或者不能使人不死;所以你或者杀不死我,或者不必杀我”。这也是一个二难推理,汉武帝认为他说得有理,就放了他。
我为了审讯、惩治偷盗蟊贼,结合运用农村的实际情况和特点,使了个二难推理法,治了治蟊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