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原落日》卷三 第八章

(2009-12-16 09:01:16)
标签:

伞头

闹秧歌

二叔

高家河

文化

分类: 长篇小说《高原落日》

                   卷三  第八章

    就在我忘掉一切拼命地追逐权力的同时,权力的大门也向我微微启开了。那年冬天在全公社展开的青年教育运动中,我被破格接纳为团员,并成为全公社年龄最小的一个村支部委员。

    这本来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职务,农村的团支部绝大部分时间形同虚设,只有在春节闹秧歌时才偶然发挥一点点作用,过了这几天就被人遗忘了。我的前任是一个女的,她竟然在出嫁外乡三年之后仍然带着我们村团支部委员的头衔。

    但无论如何,我已经是一个村干部了,可以参加一般社员所不能参加的会议,知道一般社员所永远也不能知道的事情了。更令人欣慰的是,打从梁社长对我表示赞赏之后,二叔和我的关系越来越融洽了。尽管我仍旧看不惯他那霸道的样子,仍旧以取而代之为最终目的来应付他,但在许多事情上我们开始有了共同语言。

那年春节闹秧歌活动中,我俩一下子变成了朋友。

    陕北人对闹秧歌极为重视,素有“土疙瘩林里出富汉,秧歌场上出风流”的说法。几乎每年的大年初一饺子一吃,劳作了一年的庄稼汉们就集中在场院里说天道地,海阔天空。这时候总有一些好事者首先耐不住寂寞,想法子动员人们闹秧歌。

动员的方式特别原始,简直可以说是在空手套白狼。他们每走到一家人的院子里就谎称“村里其他人都同意了,只缺你们这一家人点头了。你们总不至于扫了大家的兴吧?”

    于是第一个受骗的者的签名(一般是在名字上画十字)便很自然地成了他继续“行骗”的资本。然后一家一家挨着“征求意见”,不消半天工夫便把自己的意思是转化成一村人的意见。于是锣鼓响起来了,青年男女扭起来了,花布伞儿撑起来了。那人不管会唱不会唱,先站在村中央最亮眼的地方唱这样一首例行秧歌:

    马没铃铛不会走,

    人不风流不如狗;

    有谁不到场中来,

    肠子拧绳肚子吼!

    这首近乎于胁迫口气唱出来的秧歌词就是农村正月里红火的开篇,全村老的、小的、男的、女的、全都从自家的坡畔上奔下来了。男的跳,女的闹,碎脑娃娃拍手笑。尤其是那些上了年岁的老头老太太们更表现得出奇,他们一边张开缺了牙齿的软嘴笑着,一边轮起拐杖哧哧吓着要打那人呢:

    “碎驴日的,你刚才唱着秧歌骂谁呢?”

    骂谁呢?谁也没骂。因为大家都来了。于是在一阵嬉闹之后,众人便按部就班地认真准备开了:人人动手,个个争先。

    闹秧歌的讲究很多,说法很多,都是世代相传,不能变的规矩。比如说扭秧歌的姿势,总体上强调个“好看”二字,但具体怎么个“好看”法,名堂就多起来了。有人强调造形,按着老辈子人传下来的图案,要人们扭“龙摆尾”、“鳖旋窝”、“瞎子打老婆”、“枣树乱开花”。有的则强调情致,要求“男如狂风,女如弱柳”、“分开来似满天星,合起来像鸳鸯游”。

    各派意见相左不让。年轻的还倒好办,特别是那些老年人,为了一种扭法会争得脸红脖子粗。有那沉不住气的老者激愤之余,竟会扔了平时一步也离不开的拐杖,亲自下场作示范。这样做的结果总令人发笑,这些老人不是扭了脚,便是闪了腰,最严重的一次还把一个八十岁的老汉窝进场院边的下水道里,疼得老汉“妈妈老子”直嚎,看得众人想笑不敢笑,要恼恼不成,只好一边从水道里往出抬人,一边嘴崩得像月牙牙一般。

    正月里天气总是个好,下雪也好,刮风也好,庄稼人觉得怎么也好。为啥呢,肚子有了一点油水,心平景自好!

      高家河的秧歌队本来是很驰名的,五十年代全县召开过三次赛畜会,其中就有两次动用了我们的秧歌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老队长的道情好,二叔的水船好,惠老脑的伞头好。

    据说惠老脑当伞头,伞头一转就能引逗得不会扭秧歌的也能扭起来。他有一种无可匹配的对唱天才,但只要锣鼓家伙一响,那四六句子就会“哗哗”地从他嘴里流出来,编出来的秧歌词又合辙又生动。

    现在惠老脑死了,伞头就立刻成了大问题。开先二叔和老队长还都不服气,总以为惠老脑能干成的事,他们也能干成,两个人争着当伞头。

    谁知临场一试验,蛮不是那么一回事情。村里预演那天,他们两人把秧歌队分为两拨,模拟了个彩门试了一下,结果瞎好唱不出个囫囵秧歌来。老队长总是临场忘词,而二叔则锣鼓家伙一响就浑身大汗淋漓,两腿颤得站也站不住了。

    全村人都为此着急,因为秧歌队一扎起来后,外村兄弟队的“请贴”就像雪片一样朝我们飞来。

    为此,村里专门召开了一次全体干部会议,不说别的,只讨论这伞头问题。

    那是我回村以来参加过的最热烈的会议。在全村的荣誉面前,众人都拧成了一股绳,即便那些平时见面不说话的仇敌们,也都一捐前嫌认真地合计开这件事。

    人们的意见迅速分为两派,以老队长为首的一批人认为不要“用蛇皮蒙大鼓——硬撑”,趁早准备几十条宝成烟送给人家算了。他们还乐观地说:“算起来,总是咱们吃人家的多,人家吃咱们的少!”

    二叔却坚决反对这个意见,认为邻村的伞头根本没有什么了不起,高家河只缺一个胆大的人,并气狠狠地骂道:“咱村里的这伙人啊,平时说起来雄兵百万,一遇到关键地方就屁不淡了。”

    他这话立刻激怒了许多人。话音刚落好些人便气得在炕头上站起来,厉声问道:“贵堂啊,话可不能这样说,你行你怎就不唱呢?难道你也是说起来雄兵百万——”

    二叔一下子蔫了,连连拍着自己的脑袋说:“对对对,我错了。首先是我也屁不淡。我呀,我这脑子怎一进秧歌场子就实塞了呢。”这场面使大家看了非常难受。尤其我更是心急如焚。要知道这是我当村干部以来参与的第一件大事啊!我多么希望能有人站出来承揽了这个差事啊,若是这样,我给他磕头也行。

    我正这么想着,果然有人说话了:

    “嗨,咱们高家河的人啊,该愁的不去愁,愁人家阎王爷不长■。不就是个伞头么?这事我干——”

    说话的人是“晃财主”,他大咧咧地从后窑掌里站了起来,雄纠纠地望着众人,一脸有把握的神情。

    “你”?满窑人几乎是同时从牙逢挤出这个字来。

    “我怎啦?我不行?”还没等众人回话,“晃财主”一把丢剥了身上的山羊皮袄,从地上捡起一个扫把扬了两扬便唱开了:

    反穿皮袄毛在外,

    白日里铺来黑夜里盖;

    起了些虱子墙头上晒,

    一晚上把亲戚差咬坏。

    “好!”众人一哇声欢呼起来了。二叔甚至激动地冲上前去搂了一下“晃同主”的肩膀,急切地道:“再来一个!”

    老队长也站起来了,他扑闪着双眼刚准备说点什么,“晃财主”又唱开了:

    一圪堵葱来一圪堵蒜,

    一圪堵婆娘一圪堵汉;

    一圪堵秧歌把九曲转,

    一圪堵娃娃撵着看。

    “好,好,就是他了,”满屋子人一哇声欢呼起来了。二叔一下子从口袋里摸出村里那枚公章来,对着我说:“良儿,写一个条子,这次秧歌闹成了奖励‘晃财主’十担羊粪,一开春就兑现!”

    我当然乐意这样做了,正四处寻找纸和钢笔准备写那条子时,猛不防被老队长一把扯住了。只见他气冲冲地朝“晃财主”面前挤了过去,急切地问道:

    “娃娃,你真的行么?”

    “不是真的还是假的?刚才你不是听了两个了么?”“晃财主”答道。

    “还会甚?”

    “还会个,山格峁峁上一株槐。”

    “再会个甚?”

    “再会个‘红兜肚上扎个蓝腰带。”

    “再有个甚?”

    “再有个——,再有个红洋芋——大红洋芋啥来?让我想一想。”

    “晃财主”用两手向上搔着自己的头发茬,像只发急了的猴子。

     老队长这才叹了口气,说:“别想了,我知道呢。“大红洋芋土里头埋——”

    “对!”

    “大红芋土里头埋,一老镢给你刨出来,是不是?”

    “晃财主”一下子乐了,扬起那扫把又想唱,老队长把那扫把扔在地上,气呼地道:“你这个娃娃越大越没成色了,这是你开玩笑的事么?这可是全村人的菜誉问题。你不怕丢人,全村人也不怕丢人吗?你好好说,就这些秧歌是从那里的来的?”

     老队长越说越激动,直逼得“晃财主”满头大汗,乖乖地缩到人群里去了。老队长才苦笑着给大家解释说:“你们也真是的,咋敢相信他呢。那些秧歌词都是我教给他的,都是在秧歌场上听别人唱的,那能行么?”

    众人这才明白了,一下子都蔫了。二叔仍不服气,上前拦住老队长说:“哎,别人唱过的也行啊,只要敢开口——”

    “贵堂啊!你是个灵人么,怎就说出这种外行话呢?对秧歌不是演节目,那是在一问一答呀。”

    “噢——我记起来了。”二叔喃喃地说道:“就怕咱记的人家不问,人家问的咱没记下么。”

    会议开到这儿算是彻底僵住了,满满一屋子谁也不作声了,只是个拼命地抽旱烟,浓烈的旱烟气滚滚地从天窗上往外冒,远处看上去人们还以为这孔窑里失火了呢。

    最后还是老队长想出了个办法,他建议让毕女人试试。秧歌词他会的多,新的,旧的,迎的,送的,都会,如果让个识字的人抄下来,让毕女人背熟或许还能抵挡一阵子呢。

    众人都同意这么办,有人还说:“这样最好,咱高家河出了女伞头还新鲜呢?”大家这才停止了抽烟,一个个从那烟屋里钻了出来,跟着二叔朝贺会计家走去。

    半道上,我追上二叔低低地问他:

    “毕女人行么?”

    “要不怎办?”

    我也就再没说什么,一路小跑着跟了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