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小说很好读 何西来
(2009-10-16 09:09:13)
标签:
主人公二叔高原落日诗性何西来杂谈 |
分类: 相关评论 |
海波的长篇小说新作《高原落日》很好读,讲的是一个家族的故事。小说从头至尾,全部用第一人称叙事,叙事主人公高良,同时也就是整个故事的主人公。这种叙事方式的优长是亲切,有很强的现场感,读者很容易进入人物活动的情境中去。作品故事展开的时间跨度也就十几、二十年的样子,正是主人公人生的童年和少年阶段,而写到他在“文革”混乱年代的颇带几分传奇色彩的完婚,已经靠近小说的结尾了。人生的这个阶段,是多半睁着诗性的眼睛看取世界,接纳和解悟周围的人和事的。社会是复杂的,人也是复杂的,但因为叙事主人公只是个孩子,即使后来当了高家河的大队长,也充其量是个涉世未深的毛头小伙子,无论在他的爷爷、二叔眼里,还是在老队长或后来带工作组进村的老县长的眼里,他都显得稚嫩和单纯。而这稚嫩而又单纯的叙事主体的眼光,就是诗性的,是作品给人以诗意感受的源泉。
《高原落日》从初稿到定稿,前后历时近14年,经过两次修改。从后记看,这部作品的产生,和作者生活的陷入困顿如影随形,正应了“著书都为稻粱谋”的铁则。也许正因为如此,这部作品绝无文学作品最为忌讳的富贵气、市井气,更不要说脂粉气了。我很喜欢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朴实、明朗,句式短,娓娓道来,不做态,任自然,不隔。绝少脱离小说情境的横生枝杈。虽然从整体结构的谨严来看,似乎不无可以挑剔之处,但谨守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的原则绝对是这部小说的优点。以分章而论,全书分四卷,卷下辖章,不仅每卷中所包含的章数不同,如第二卷多到23章,第四卷却只有6章,而且各章长短不一,长的七八页,短的仅两页多。一般一章一事,决不搞过多头绪的穿插。这种语言结构方式,正与故事情节的相对比较单纯、叙事主人公年龄偏小及其思考方式的单纯相一致。
应该说,主人公高良的形象还是刻画得相当成功的。虽然我们不能断言,小说的主人公就是作者本人,但人物的这个年龄段所经历的时代背景,也正与作者本人的这个年龄段相当,或相近。因此,他就有可能在对自我经历的追忆中,重新唤回那些已经远去了的往事,包括那些往事中自己曾经有过的体验,并把这一切对象化到笔下人物的身上去。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家族小说包含了作者的某些自传性因素,应该说是可以成立的。在小说这种以虚构为特点的体裁中,曾有的实事和会有的实情,其实是很难区分的。高良的家庭成分高,曾有一个从富裕坠入困顿的过程,作品对这个过程做了真实的描绘。他在学校里饿饭的经历,以及饿急了偷邻床同学饭票的细节,都写得相当真实。他终于因此而辍学回家,不是被除名,而是他的自尊让他离开了学校。像他这样的孩子,在性格深处存在着巨大的矛盾和冲突。一方面来自外部的政治歧视,使他感到孤独和自卑,另一方面,他又有改变自己的处境和地位的强烈渴望,例如他对权力的追求,他的想取二叔队长地位而代之的心机等,都被作者勾勒得入木三分。
除了主人公高良,在他的家族里,爷爷、父亲、二叔、三婶,也都写得很见个性。《高原落日》通过高家家族的描写,描绘了高家河村的乡土画卷,村中的素花、老队长、芳芳、“晃财主”、黑牛等,也都写出了特色。
另外,小说的地域文化色彩,或者叫乡土特色也很鲜明,但却是自然而然带出的,而不是外贴上去的。这也是颇为值得称许的。
前一篇:读海波 周燕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