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之痛与美---读海波小说《高原落日》张凤
(2009-10-16 15:17:14)
标签:
素花高原落日海波二叔高家河 |
分类: 相关评论 |
作为高家河开天辟地的“我”这一代人,是伴随着合作化与文化大革命成长起来的一群人,他们有的是新思想和新观念,作为这些思想和观念的代表,“我”的小学班主任算是一个启蒙者,她的一举一动,一切的生活状态都深深地触动到高家河人的思想和灵魂,先是三婶的改嫁,再到班主任对包办婚姻的对抗,她的行为深深地影响着“我”的幼小心灵,启迪着“我”的人生。如果说班主任是封建思想的启蒙者和反叛者,那作为“我”这一代人则是传统思想的直接推翻者。
作为高家河的新一代重建者和开辟者,我们首先看看男性青年的生命形式存在,“我”也就是故事的主人公高良,毫无疑问是这群男性青年的代表,或许可以说高良是整个高家河,整个县城青年的代表。高良小时候家庭富裕,不愁吃穿,招来别的同龄人的嫉妒和羡慕,因此当他想用自己的慷慨获得友情时,却遭来同龄人父母的责骂,在富裕带给他物质享受的同时他的精神却是空虚的,心灵是孤独的,而当他到了中学时代也就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时代,当别人已经不再为吃发愁时,高良却要受到饥饿的煎熬,他带弟弟讨过饭,上山采过草药,正是童年和青春期这些不同寻常的遭遇使得他开始思索自己的前途,于是开始了一条小小的仕途之路,最初因为对二叔的愤恨,在坏人的挑唆下他打算推翻二叔村主任的职位,但最终被二叔人性的闪光点所淹没,于是他开始改造自我,学习文化知识,又学习经验知识,但因一个玩笑使他失去了在村人中的美好形象,于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他靠自己的智慧将自己的童养媳领回了家(因为自他家败落后女方家已退了亲),从此他在高家河的形象得到完全的改变,而且也开始挽回了自己的尊严和在村人中的威信,可以说高良的人生是以他的婚姻为分水岭的,如果说前期他只为自己做人的尊严与一己的欲望所生活,那么婚后当他完全掌握村政大权时,他已经舍弃了小我而思考着大我,也就是如何带领全村人摆脱贫穷的困扰,虽然走向富裕的道路很曲折,但村人在他的带动与鼓励下,丝毫没有懈怠,白天黑夜的奔赴在工地一线上,男女老少个个攒足了劲的大干苦干,终于修成了河道,改变了村貌。通过高良这一形象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人在命运面前永远不低头的精神,体会到生命的无私和伟大,一次次的磨难与煎熬没有将这个生命打垮,却给予他越挫越勇的精神,苦难让人生痛苦,但痛苦过后却是人之生命的伟大,从而展现出一幅幅人性美。
高家河的男人是伟大的,而高家河的女人也是值得自豪的。高家河的女性如同高原上的山丹丹花,开得那样鲜艳,那样奔放,她们的性格开朗、坦诚、不娇柔做作,敢爱敢恨,为了爱情,为了婚姻的自主,她们勇于反叛与挑战世俗的眼光。三婶是一个让人佩服的女性,做了十几年的寡妇,为了重新获得幸福的婚姻,她巧用计谋,让公公同意她的改嫁,即使计谋被识穿,也不会改变她的决定;而芳芳为了反对家里的包办婚姻毅然决然的反抗到底,纵然是头破血流也不轻言屈服;桂梅更是一位可爱的形象,说她可爱是因为她的坦诚与洒脱的性格,以及敢说敢做,敢爱的个性,还有她的肆无忌惮的泼辣,即使男人见了也要让之三分;其次素花更是一位值得同情的女性,素花心地善良,能吃苦耐劳,在高良最贫穷和绝望的时期,是素花给了他生活得信心和勇气,也是素花支撑着高良生活得勇气,但最终素花还是被家人卖到不正当人的手里,最后蹲了监狱,出狱后的素花少了豆蔻年华的灵气和纯真,多了几份木讷和呆板。这些女性的命运归结点就是生活得贫穷,因贫穷父母才会包办她们的婚姻其实就是变相的买卖交易,“嫁”了闺女才会为儿子取上媳妇,才会改变各家贫穷的状况,但这些女性在贫穷与强权的压制面前,一点没有屈服,反而将女性的光辉散播到高原的每一道沟沟坎坎,将女性在命运面前不低头的精神发扬到了极致,这就是生命意义的体现,是女性人格美的最高表现。
这一群黄土高原的子女,用自己勤劳而坚韧的性格,用自己的汗水,改变着高原的每一道岭,每一道山,在他们奋斗的过程中,折射出的是生命之痛与美的完整结合,因之大痛,生命才会如此美丽,人生才会丰富多彩。
前一篇:这部小说很好读 何西来
后一篇:《高原落日》卷一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