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壳壳”压岁钱

(2015-02-24 03:44:15)
标签:

杂谈

分类: 红籽树

老洋哥在除夕夜发给微信同学群里一个红包,说明每个成员一个,每个十元。按微信红包的规定,在二十四小时内领取有效。红包领走了十个之后,剩下的没人领了,于是又声明这是压岁钱,然后又发出五个,再没人领了。

为什么呢?寺庙大堂里有个道具叫木鱼,念经人作功课的时候,用一个木棰不停地敲击它,让它发出"壳壳壳"的声音。要想说明这个为什么?就像敲这个木鱼"壳壳!",说的人得有耐性,听的人得有耐心,方才能听出个中玄机。

压岁压岁,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岁",为什么要"压岁"?

所谓"岁"是以一个阴历年为单位,每"岁"由一个生肖值守。值岁生肖共有十二个,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年岁就由这十二生肖轮流值守。值岁的生肖拥有很大的权利,在它值守的期间内,不管是人是神还是鬼,一概都不敢得罪这位老大,所以又叫它"太岁"。但是,在它即将卸任的除夕夜又当别论了。"岁"谐音为"秽",除夕对月末来说是一个月中最不好的"晦"日,对太岁来说"岁末"最后一天也不好受。所以,这天最适合做的事情就是大扫除,除旧以迎新。中国人重情谊,希望干干净净地送走旧岁,也希望它能把自己的秽气连同一起带走,另外还希望它能在新岁面前为自己美言几句,说点好话,于是有了压岁钱,有了消灾祈福的意义。

那么"生肖"又是怎么回事呢?

生肖沿于上古时代人们对宇宙星相的观测认识。古人将整个天相分为三桓四相。三桓为紫微桓、太微桓、天市桓,居于天庭北半部,亦即宇宙中心。四相为东方青龙、西方白虎、北方玄武、南方朱雀。每相又分为七宿,如东方青龙的七宿为角亢氏房心尾箕。四相共二十八宿。"宿"的称谓是对月亮运行轨迹的观测结果,月亮每宿由西向东运行的区间。二十八宿即为二十八个天区,并将每宿或每个天区象形为一种动物,共有二十八种动物。后又将二十八宿与十二地支融和,从七宿类似的动物中化出三个作为生肖,如东方青龙七宿即化为亢金龙、卯日兔、尾火虎三个生肖。于是四相二十八宿就化作了十二生肖动物。

如此一来,十二生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十二星座。事实上,十二星座与十二生肖的本质相同,都是对某一天区的称谓。因此,它们之间有着对应关系,大概为:白羊座对应娄金狗;金牛座对应昴日鸡;双子座对应觜火猴;巨蟹座对应鬼金羊;狮子座对应星日马;处女座对应翼火蛇;天称座对应亢金龙;天蝎座对应房日兔;射手座对应尾火虎;摩羯座对应牛金牛;宝瓶座对应虚日鼠;双鱼座对应室火猪。当然,它们在星辰的归属上有交叉和跨越关系,且各自在天球上所占的经纬度也不一样。

现在我们将十二生肖的次序按十二星座的次序排出,十二生肖的次序为戍狗、酉鸡、申猴;未羊、午马、巳蛇;辰龙、卯兔、寅虎;丑牛、子鼠、亥猪。正好与十二星座次序相反。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的宇宙观与西方人的宇宙观的区别。因此,十二星座为月值,而十二生肖为年值。中国人的一个生肖管束着西方人的十二个星座。因为生肖运行的方向由东向西排列,是以太阳为参照;而十二星座运行的方向,是由西向东排列,是以地球为参照。这种区别正是由相对论造成的,中国人的生肖与西方人星座运行正好相反,但因为都是对圆的计算,所以计算的结果相差甚微,意义却完全不一样。所以十二星座只管十二个月,而十二生肖管的是十二个年轮。这样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既相信生肖,但更认同星座的缘故了,因为,星座更接近宇宙本相。不过近年发现太阳停留的十二宫也发生位移,正如十二生肖现在已经四相不分一样,东方七宿在时空上已位移到了西方白虎的位置,而西方白虎则位移到了东方青龙的位置,整个儿颠倒过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上古先人们是用脑袋立在地上看世界,即使出现了错误也无法纠正,有谁能用意识去纠正意识呢?所以三桓四相终为西方人的88个星座取代,二十八宿为十二星座取代。

知道"压岁"的意思了,再说说为什么要以十元人民币作压岁钱呢?

十元人民币一是"十"数蕴含着"十全十美"的意义;二是其背面图案夔门含有"夔门天下雄"的气势,长江出了夔门,再无羁绊,呼啸奔腾而去;三是老洋哥还发得起,又吻合压岁钱的意义,为给同学们图个吉利,何乐而不为?因此平均分配给了每个微信同学一个压岁红包。

所以说"压岁钱"里有乾坤。

老洋哥就"壳壳"到此吧,估计那些没有领到红包的同学好后悔的唷!哈哈!亲亲!你们太可爱了,新年快乐,别再让机会与你擦肩而过。拜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漫话春节
后一篇:蔺相如之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