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红籽树 |
中国人过春节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代。三皇五帝时代有个三位女神相当著名,一个是人类女神女娲;一个是太阳女神羲和;还有个是月亮女神常羲。
女娲创造了人类;羲和生育了十个太阳儿子;常羲生育了十二个月亮女儿。
人们为了纪念日月女神,给太阳女神的十个儿子分别取名叫做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进而将他们演化为十天干以纪年;月亮女神的十二个女儿分别取名叫做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而将她们演化为十二地支以纪月。干支确定以后,人们按照婚姻女神的旨意,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搭配,推演出六十甲子。六十甲子干支无限循环以纪年、月、日、时,永恒不变。
为了彰扬三位女神的功德,人们祭拜女娲为婚姻女神,让她居住在九天之上。羲和则因太阳的缘故演化为主管东方的青帝,司职春天,原来的羲和则被称做羲和老母,让她居住在东方甘水之间的汤谷。常羲也因月亮的缘故,演化为主管西方的白帝,司职秋天,而原来的常羲改名叫做嫦娥,让她居住在月宫。据史料考证,在我国的三皇五帝时代已经观测掌握了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大节气。而春分即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日,那时每年的卯月,即春分节前,人们都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女娲和羲和二位女神的活动,这就是中国人最早的春节。祭祀月神的活动,则定在秋分时节的中秋。
到了夏商周三代时,父系社会占据了统治地位,这三位女神的地位也随之被淡化贬低。原来祭祀两位女神的春节也向每年的一月初一过渡。但是,由于月历和年历时常冲突,历法变更频繁,三朝时代曾有过以子月为一月,丑月为一月,寅月为一月的现象,于是春节也随朝代年辰而改变。
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时的太初历才正式结束了这种混乱。太初历仍以月亮的朔望纪月,十二地支月名不变,而以二十四节气分割太阳回归年纪年,规定每年的寅月为一月,由于是对以前一月的更正,所以寅月又叫正月。对一个太阳回归年多出十二个月的天数则穿插加设闰月平衡。由于正月初一是一年的起始日,从此以后,春节就定在了这一天再也没变过。春节也由祭祀二位女神的活动演化为辞旧祭祖,迎新纳福的节日。
所以,中国人过春节历史悠久,再怎样隆重庆祝都不为过。现在,女性的地位上升,说不定将来有一天,人们会再次祭起远古时代那三位伟大的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