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蔺相如之死

(2015-03-02 23:31:53)
标签:

杂谈

分类: 《史记》故事

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大强国对峙于上党长平已到第三个年头。为了这场战争,秦、赵两国均已疲惫不堪。赵军统帅廉颇率二十多万赵军及上党军民,坚守长平泾河营垒,动弹不得。秦军统帅王龁率秦国四十五万精锐主力,同样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秦昭王心急如焚,国内府库空虚,仓空粮尽,物价飞涨。尤其害怕这时韩、魏、楚三国回过神来,呼应赵国合纵抗秦,因此迫切寻求与赵军决战机会,无奈赵军统帅廉颇死守不战。

正在这时,赵孝成王给了秦昭王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赵孝成王派出求和特使郑朱出访秦国。秦昭王和丞相范睢大喜过望,立即利用这个机会大造舆论,制造秦、赵连横的假象,打消列国合纵念头。同时集中干练的间谍,让他们携带巨额资金,全部投入敌后活动,或造谣生事,扰乱赵人视听,或下重金收买赵孝成王身边近臣,只为一个目的,撤换廉颇,任好战的青年将领赵括为帅,给秦、赵战略决战创造条件。

赵国方面,赵孝成王苦于陷入战争泥塘,企图寻求尽早结束战争的方法。对于这场战争,赵国内部从一开始就存在着战与和的争论。要战,必合纵韩、魏、楚、齐等深受秦国祸害的国家抗秦,要和则必承认秦国既得利益,出卖韩国,将秦国占领的上党郡划归秦国。赵孝成王采纳了后一种意见,于是忙不迭遣使去秦国试探秦王意图。

郑朱出使秦国注定毫无结果,反而断送了合纵列国抗秦的机会。赵孝成王现在已经捉襟见肘,军粮不继,齐、魏等国对赵国失去信任,不肯借粮。而廉颇呢?则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为由,拒绝执行自己的命令,主动出击与秦军交战,害得他是打不能打,和不能和。加之左右近臣都把责任推到廉颇身上,斥责他倚老卖老,无所作为,早该解甲归田,让位青年将领赵括。赵括何许人也,是令秦军闻风丧胆的马服子赵奢之后,虎父无犬子,若论当今能拯救赵国的将才,非赵括莫属。盅惑赵孝成王任用赵括,增兵长平前线,取代廉颇统帅赵军出击,痛痛快快地与秦军打它一仗,以解赵国之困。

赵孝成王继承王位已有六年,自他登基以后,对廉颇、蔺相如这班老臣轻视自己很是不满,遇事总要叨叨先王如何如何,国家社稷如何如何。于是遇到重大事件,只是做做样子,与宗室成员平原君等或名士大家虞卿等商讨,而对蔺相如等辈则排斥在外。蔺相如深知上党地区对于赵国的战略意义,但苦于说不上话。久而久之便急出病来,以至卧床不起。现在听说赵王要任命赵括为帅取代廉颇,拼了最后一口气,让人将自己的反对意见上书劝谏赵王说:"据臣对赵括的了解,他虽然熟悉父亲赵奢生前留下来的兵书典籍,但是从来没有过带兵打仗的实战经验。让他去指挥这样一场事关赵国生死存亡的战争,就好像看着他用胶把调弦的柱子粘死了再去弹琴那样荒唐,弹出来的音调哪会有准,如何能得音韵之妙?何况赵军面临的是号称百万训练有素的秦国大军。大王如果任用他,只怕是赵国就要毁在这个小子的手里了。"

赵孝成王很反感蔺相如劝谏的话,回话给他说:"贤卿还是安心养病吧,寡人知道贤卿与廉老将军情深谊重,忠于国事。但是世界是年轻人的,寡人心中有数,赵括青年才俊,文韬武略,并不亚于他父亲马服君赵奢。你们这些老臣不要再絮絮叨叨了。寡人敢与你打赌,不出两月,你即可听到赵军凯旋的捷报。"

得到赵王的回复,蔺相如一跃而起,大叫一声:"天要亡赵啊!余力何为?臣有何面目见先王于地下。想我蔺相如一介布衣,能得先王知遇之恩,得以施展平生所学,到而今却是回天无力,有负先王重托。凡我蔺氏后人,从此砍头挖心,改姓'门'氏,切记此训。"说完,两眼发直,口吐鲜血,手指家乡方向,气绝身亡。

消息传到咸阳,秦昭王欣喜若狂,总算是拔掉了赵国这两颗眼中钉,肉中刺。立即密令善于打歼灭战的人屠白起替代王龁为帅,诱使赵括出战。

不出所料,赵括率领二十万精锐部队增援长平,身先士卒,象模象样地排兵布阵,将原来全部守军将士号令出营,统帅四十五万大军,气贯长虹,高歌猛进,全线出击压向秦军空仓岭后营。秦军节节败退,全无还手之力。赵括大喜,大败秦军,指日可待!待攻击到空仓岭下时方才遇到秦军顽强抵抗,哪里还能前进半步。赵括不慌不忙,安营扎寨,严令后军跟上。突然发现已与后军失去联系,待要返回丹河老营,业已被秦军二万五千奇兵悉数占领,并凭借赵军的坚固壁垒,以一当百,赵军如何能撼动分毫。赵军四十五万人马被困于自己战前为秦国人设计好的"口袋阵"内——完全暴露在秦军壁垒的打击之下,尽管赵军英勇无畏,前赴后继地轮番发动集团冲锋,但也只能在秦军的铜墙铁壁面前绝望地嗷嗷怒吼,引颈受戮。

秦昭王得到赵军悉数被困于长平的报告,立即颁令全国十五岁以上男丁全力以赴增援战场外围,褒奖全国军民人均爵位一级。两个月后,秦军从长平战场释放二百四十个赵军少儿回到邯郸向赵孝成王报信,四十五万赵国精锐将士全部壮烈牺牲,赵国举国上下一片哀嚎,蔺氏一族从此撤离邯郸,销声匿迹。

这一仗后,东方六国再无力量与强秦抗衡,为秦始皇后来统一天下奠定了胜利之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赵国佞臣郭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