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蕨菜
(2010-06-08 15:56:04)
标签:
采蕨 |
分类: 朝圣 |
我家后山是一片国有森林,八十年代刚搬来时,我们最爱上山拣菌子。夏秋时节,一场雨水过后,山上的菌子一片一片地从草皮上冒出来,黄黄绿绿的,一个早上就能拣回来一大篮子。后来可能是城市酸雨原因,山上的菌子越来越少,到九十年代,山上的菌子基本上就绝迹了,唯有蕨草却是越长越好。
蕨草为古老的地根类植物,也有上亿年的历史。蕨根能在各种土壤里扎根,泥土中只要有一小段蕨草根茎,它就能不断生长,可说是无孔不入,有的甚至可以串入地下一米多深。所以,蕨根对保持水土,改良土壤结构功不可没。
蕨根可以食用,人们把它们挖出来,洗净捣碎,用水沉淀,去掉杂质,可以做成上等蕨巴。蕨巴是难得的天然食品,是贵州可数的食品特产之一。
蕨根每年春天抽苔长叶,在地面上形成厚厚的蕨草。蕨草刚抽苔时,象筷子杆一样地窜出地面,顶上的叶子卷成一个豆样拳朵,以后拳朵逐渐展开,直至伸展成宽大油绿的楔形复叶。到了秋天,地面上的蕨叶枯萎,极易燃烧。以前农民为了扩种耕地,每到秋冬季节就点火烧山。现在为保护生态,不再允许烧山,于是蕨草年复一年积累腐烂在山坡上,成为来年植物生长的肥料。
清明节前后,雨季来临时,山上的地皮刚被打湿,埋在地下的蕨根总是抢先于其它草木抽苔。刚抽苔的蕨草嫩杆可吃,名叫蕨苔。前几年,左邻右舍有上山采蕨苔食用的,我们两口子受到影响,也偶尔上山采蕨,自家吃不了,就把多余的送给朋友,朋友们都很喜欢。
上山采蕨苔要选择晴好的天气,随身带上一个提袋就行了。到了山上,春光扑面,山空鸟语,老松新绿,阳光透过浓荫照耀到生机勃勃的地面上,空气沁人心脾。我们一头钻进林子里,没入到人高的草丛当中,从山脚向山顶慢慢地趟开枯草搜寻新蕨嫩苔。现在,由于采蕨苔的人多了,所以在林间草丛中,已被踏出了象蛛网一样的毛路。蕨苔喜欢长在空旷的地方,它们冒出地面后就很快伸长,主要分为三种颜色:绿色、白色和青色,一眼望去,它们一丛丛或一株株地窥视着你,十分可爱。当你挨一挨二地把它们从筷子高的地方摘断,一把一把地放进袋子里,心里别提有多爽了。蕨苔也有长在深草丛中的,就好象在和你捉迷藏,隐约探出个头来,悄悄地看着你,很逗人。如不认真细看,很难发现。
蕨苔不怕人采摘,如果没人采摘,它很快就老了,也不再抽出新苔。但是如果被人采摘了,它会很快重新长出一茬,象魔法师似的,又好象是和你赌赛,你摘得快,它也长得快。只是离夏天越近,它老得越快。因此,在被人们反复采摘过蕨苔的地方,盛夏里蕨草依然茂密盎然。这是人与自然少见的双赢,所以,每年蕨菜上市时,既多又便宜。只要愿意,都能大饱口福。
我家对市场上的蕨菜当然是不屑一顾,因为我们两口子只要高兴,上山去打一趟回来就有收获,多则一二十斤,少也不下七八斤。蕨苔采摘回来以后,除了自家吃就是送人。蕨苔菜有多种吃法。新鲜蕨菜富含维C,味道苦涩,必须经过处理加工后才能食用。最简单的办法是用开水浸泡过滤,去掉苦涩味。然后将蕨苔撕开,再切成寸长的短节,把干辣椒切成筒状用油煎焦,倒入蕨菜干炒至熟就是一道很好的菜肴。另外也可以干制和淹制。干制是将新鲜蕨苔拌上食盐,然后晒干或是烤干保存即可。淹制的蕨菜工序要复杂一些,先要去涩去水,然后凉干拌料淹制密封储存。大米做这种菜很拿手,去年我们家淹的蕨菜,整整吃了一年,还送了不少人。淹好的蕨菜最好的吃法是下稀饭,那味道既香又脆,酸酸的,微带野蕨味,很送饭。
今年又到了采蕨苔菜的季节,我家当然不会错过。于是又可以回味那份采蕨苔的快乐,制蕨菜的耐心,吃蕨菜的享受,送蕨菜的情谊了。朋友,要是喜欢,就和我们一道上山采蕨苔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