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十四、人情世故

(2010-01-30 14:41:58)
标签:

《战国策》韩策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第六篇 韩策

三十四、人情世故 

1、申不害求官 

韩国国相申不害为他的堂兄向韩昭侯求官做,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有怨气。韩昭侯对他说:“我这不还是从您那儿学的吗?我是答应您的要求废弃您的执法主张呢,还是实行您的主张而不答应您的要求呢?您曾经教我说,要根据功劳的大小授予不同的奖赏,根据能力的强弱委任不同的官职。现在您有所求了,这将使我无所适从。”

听了韩昭侯的话,申不害不敢进入正室,而请求惩处说:“您真是人们理想的国君啊!”

 

申不害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人物,然而在亲情面前却忘记了自已的主张。人的思维常常是这样,看别人清楚,对自己就常犯糊涂了。对别人执法没问题,遇到自己有所求时,就想有个例外。所以说,要想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2、交情为重 

齐国派周最出使郑国,要任命韩扰为相国,罢免公叔。周最为这事担忧,他说:“公叔和周君交情很好。派我出使韩国,要任命韩扰为相国,罢免公叔。俗话说:‘人在家里生气,一定会在大庭广众之中表现出来。’如果公叔怨恨齐国,可就没有办法了,他一定会和周君的关系恶化,而且会深深地怨恨我。”

史舍对周最说:“您出发吧,我让公叔一定看重您。”

周最到了郑国,公叔大怒。

史舍入见公叔说:“周最本来坚决不出使韩国的,是我强行要他来的。周最不愿出使韩国是为了您,我强行要他来也是为了您。”

公叔说:“我想听听您的道理。”

“齐国大夫庶子养了条狗,狗很凶猛不能呵斥它,呵斥它就要咬人。有客人要求呵斥狗,盯着它看然后再轻轻地呵斥它,狗没有动;又呵斥它,狗竟然没有咬人的意思。周最现在有幸能够伺奉足下,是因为不得以而出使贵国,他将有礼貌地慢慢地陈述他的意见。郑王定会认为齐王并不急迫,一定不会同意。如果周最不来,其他人必来,来的这个使者与您没有旧交,而可以讨好韩扰,那他办事时一定很快,说话一定很急,郑王就一定会同意。”

公叔说:“好。”于是就很重视周最。

后来郑王果然没有同意任命韩扰为相国。

 

人情世故,遇到有的事的确相当难办,所以人们遇到这种难办的事时往往回避。周最也是如此。不过史舍这人有独到的见解,认为熟人总比生人强,熟人办同样的事可以有利于已。

事情果真是这样,周最极不愿做的这件得罪朋友的事,反而为朋友送了个大人情。所以,我认为朋友交情不要轻易地否定,当朋友得罪自己时,不否多想想,说不定其中真的有说不出来的苦衷。

 

3、聂政

韩傀做韩国相国的时候,严遂也很得韩王的重用,但是这两个人彼此忌恨。

严遂议事公正,直接指责韩傀的行为,列举韩傀的过失。韩傀于是就在朝廷上斥骂他。严遂拔出宝剑追杀韩傀,由于别人的救助才解了围。

事后严遂害怕被韩傀杀害,就逃出韩国,流落他乡,寻找可以向韩傀报仇的人。

严遂到了齐国,有人对他说:“轵地深井里的聂政,是一个勇士,他现在为躲避仇人隐藏在屠夫当中。”严遂听说了这事,就暗中与聂政交往,有意厚待他。聂政问严遂:“您想让我干什么?”

严遂说:“我有意为您效劳的日子还很短,而现在事情又很急,怎敢有所求呢?”

严遂准备酒菜向聂政母亲敬酒,又拿出百镒黄金,为聂政母亲祝寿。聂政很吃惊,更加奇怪他为何厚礼相待,坚决辞谢严遂的盛情。严遂坚持进献,聂政辞谢说:“我有老母亲,家中贫寒,流落他乡,以杀狗为业,能够早晚得到些甜美香软的食物奉养母亲。母亲的奉养已经够用,实在不敢接受您的赏赐。”

严遂于是避开周围的人对聂政说:“我有仇要报,曾游访过许多诸侯国。到了齐国才听说您很讲义气,所以直接送上百金,也只不过是作为老夫人粗茶淡饭的费用,好让足下高兴,怎敢有所求呢?”

聂政说:“我所以降低志向,辱没身份,隐居在市井之中,只是为了奉养老母。老母活着,我的生命不敢交给别人。”

严遂极力推让,聂政始终不愿接受礼物。然而严遂还是完成了宾主之礼才离开。

 

过了很久,聂政的母亲死了。聂政把母亲安葬完毕,除去了丧服。聂政说:“唉!我只是个市井平民,动刀杀畜罢了。而严遂却是诸侯卿相,他不远千里,委屈求全来结交我,我对待他的情分,太浅薄了,没有可以称道的大功劳。而严遂却拿出百金为我的母亲祝寿,我虽然没有接受,然而他是深深理解我的人。贤德的人因为心中有令人激愤,怒目而视的仇恨,而来亲近穷困僻远的人,我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况且,严遂以前约请我,我只是因为有老母。老母已享尽天年,我将为知已者报仇。”

于是向西到了濮阳,见到了严遂说:“从前没有答应您的原因,只是因为老母还在。如今老母不幸谢世,请问您想报仇的人是谁?”

严遂把全部情况都告诉了聂政,严遂说:“我的仇人是韩国相国韩傀。韩傀又是韩王的叔父,家庭庞大,卫兵设置严密,我曾找过人刺杀他,一直没能成功。现在有幸承蒙您不抛弃我,请让我为您多准备车马,壮士作为随从。”

聂政说:“韩国与卫国之间相距不远,如今去杀人家的相国,相国又是韩王的至亲,在这种形势下不可以多带人。人多了不能保证不出差错,出了差错就可能泄露秘密,泄露秘密就会使韩国举国上下与您为仇,岂不是危险?”

于是辞谢了车马随从,告别而去,独自持剑来到韩国。

 

韩国这时正在东孟举行盛会,韩王和相国韩傀都在那里,手持武器护卫的武士很多。聂政径直闯入,奔上台阶刺杀韩傀。韩傀逃跑抱住了韩哀侯,聂政用剑刺他,同时刺中了韩哀侯,左右的人大乱。聂政大吼,杀死了几十个人。

末了,聂政用剑刺烂自己的脸面,挖出眼睛,剖开腹部流出了肠子,很快就死了。

韩国把聂政的尸体扔在市场上,悬赏千金想知道他的名字。过了很久,没人知道他是谁。聂政的姐姐知道这件事后说:“我的弟弟非常贤能,我不该吝惜自己的身躯,而泯灭了弟弟的英名,这不是弟弟的本意。”

于是她来到韩国,看到聂政的尸体说:“勇敢啊!浩气雄壮。你壮烈的行为超过了孟贲、夏育,高过了成荆。现在你死了,却没有留下名字。父母已经去世,你又没有其他的兄弟,你这样做是为了不牵连姐姐啊。如果我吝惜自己的身躯而不传扬弟弟的英名,我不忍心这样做。”

最后,她抱着聂政的尸体哭着说:“这是我的弟弟,轵地深井里的聂政。”说完也自杀在聂政的尸体旁。

晋、楚、齐、卫等国的人听说了这事后都说:“不只是聂政勇敢,就是他的姐姐也是一个刚烈的女子。”聂政能够传名后世,这是因为他的姐姐不怕自己被剁成肉酱而传扬了他的名声。

 

任谁看完这个故事都会为之震撼,我也有这样几点感慨:

(1)韩国的这两位大臣积怨竟然如此之深,大堂之上全无体面,恶言相向,刀剑相加。更恐怖的是重臣严遂,不惜重金搜遍天下刺客,以雪此恨。看来此人也不是什么好鸟。

(2)勇士多出平民。聂政的勇猛是在刺杀韩傀之后才出名的。在这之前聂政的勇猛没人见过,不过以杀狗为生。当时人们为什么知道他的事情,他的仇家究竟是谁?历史上都没有讲。但是有一点很清楚,他能理解严遂的仇恨,因为他自己也被仇恨折磨。

(3)聂政的行为,让我们看到了古代战国时期的“孝义亲情”风尚。那时人们认可“以孝为大”,“义” 排在“孝”之后。“忠”当是后来从“义”中派生出来的,只是到了汉朝以后,“忠”才排序到了“孝”的前面。所以聂政在母亲没有死之前生命是属于母亲的,不属于国家,也不属于任何人。

其次是“义”。严遂对聂政有情义,但是对于韩国来说则是“不义”。聂政能放下自己的仇恨而为严遂报仇,并且不怕得罪韩王,说明当时人们的价值取向是以个人恩怨为出发点,韩傀亦即韩王远而严遂近,因此聂政俨然站在严遂的立场上来看问题。

严遂对聂政有恩,聂政自己也怀有仇家之怨,但比较聂政的“恩”和“怨”,又以报恩为大。聂政的行为对于严遂来说是报仇,对于聂政来说则是报恩。可见中国人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为信条源远流长。报恩更重于报仇。

再有是聂政在作出刺杀韩傀的决定之时,已经知道他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为顾及严遂的恩义和姐姐的亲情,不至于连累到他们,事成之后毁容毁身,暴尸闹市。他这样做,全是为了身边的亲人着想,而他的姐姐同样以亲情为重,不愿埋没弟弟的英名,为聂政能得以扬名天下而牺牲。

(4)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尚勇猛。但凡是勇猛的人,在各类文献中都得到推崇。《战国策》对韩国的纪事不多,几百年间就记了三件事,而以聂政的事迹为重头,足见聂政的作为在历史上的影响之大。

(5)从引起整个事件发展的后果来看,不敢想像他的起因只不过是源于两个人间的口舌之争。所以儒家鼓吹以“礼”为规范能够大得人心是有社会历史基础的。我们现在宣传文明礼貌,假如能得到普遍施行,不知会减少多少社会矛盾和刑事犯罪。大家都在说“教育要改革”,我看礼仪教育应该从一年级就抓起,以遵礼和违礼作为评价小学生品德优劣的标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三十三、抉择
后一篇:三十六、后悔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