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战争与和平
(2009-09-12 15:51:22)
标签:
《左传》启示. |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
九、战争与和平
春秋列国间从来没有间断过战争,尤其是相邻的国家。齐国和鲁国之间就是如此。齐国比鲁国强大,因此齐国就有事没事地找鲁国的麻烦,鲁国为了自保,可说是为争取和平绞尽脑汁,怪招迭出,或与齐联姻、结盟,或寻求能与齐相抗衡的大国和力量保护,或机智应对,或奋起反抗。
作者左丘明和孔子都是鲁国人,他们整理的历史以鲁国史为纪年。他们最有这种切身的体验,因此他们特别看重那些以智巧战胜敌人,避免战争的战例。展喜犒劳齐军就是其中一例。
公元前634年夏天,齐孝公心血来潮,想起要欺负一下鲁国,就领兵攻打鲁国的北部边境。
战事在即,鲁博公为了应对这场战争,想出了一个犒劳齐军的主意。鲁博公派展喜代表自己去慰问齐军。临行前,鲁博公让展喜先回家去请教他的父亲展禽,问见到齐军之后该怎么说法。
展禽对展喜面授机宜,要他越早越好,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
齐孝公的军队还没有到达鲁国的边境,展喜就出境去迎接,随同齐军一道行进,他对齐孝公说:“鲁君听说您大驾亲临我国,唯恐待慢了您,就派我早早赶来慰劳大军。”
齐孝公说:“我看是鲁国人害怕了吧?”
战火一起,百姓家中空空荡荡像是挂起来的瓦罐,田地里没人干活,草都长不起来。所以你才来慰劳我的大军,以求不打这一仗。”
展喜说:“老百姓当然害怕,但也有不害怕的,他们为了保国卫家,毫无惧色。”
齐孝公说:“那样的人凭什么不害怕?”
展喜说:“他们握有先王所赐的敕令。从前周公和齐大公辅佐周王室的时候,是周成王倚靠的左右大臣。成王嘉勉他们的功绩,还赐给他们盟约。盟约上说:‘各国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残害。’这个盟约一直保存在王室的档案库里,由太史令掌管着。齐恒公凭此集合诸侯,商讨解决列国间的纠纷,改正过失,救助灾难,发扬光大了齐太公的旧职。到您即位时,诸侯们都指望说:‘他会继承恒公功业的!’为此,我们没有保城聚众,不相信您会违背先王的盟约,他们说:‘孝公继承恒公之位才九年,不会就忘记了恒公的遗命和功业吧!他真要是违背了,该如何向先君交待呢?孝公是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所以他们一点也不害怕,要不,我怎么会来慰劳大军呢?”
齐孝公无话可说,就休兵回去了。鲁国侥幸避免了一场灾难。
这又是一次春秋外交成功的范例。也只有齐博公能想得出来慰劳敌军这样的主意,而且居然成功了。当然也没有那么简单,因为鲁国还有不怕战争的人,而且是理直气壮,准备充分,这才是齐孝公撤兵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