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君子”与斗士

(2009-09-12 15:44:32)
标签:

《左传》启示.

分类: 废墟上的文明

八、“君子”与斗士

春秋时期的历史上,发生了一场绝无仅有的战争,即宋国与楚国间的泓水之战。这场战争,宣告了谦让在武力面前的悲哀,面对斗士的“君子”显得是那么的愚蠢,不堪一击。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威望很高,也有了窥视中原霸主的野心,所不同的是,他打着要以仁义征服天下的旗号。他不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还把仁义运用到战斗当中。南方的楚国不吃这一套,仍以窃掠侵吞列国为乐事,宋襄公的仁义受到了野蛮的挑战。当时的楚国在中原列国看来,是没有受到教化的荆蛮之邦,所以宋襄公要向这个蛮邦挑战,以展示中原“君子”的文明风度。

战前,楚军了解了宋襄公的用意,也有了必胜的把握。战斗的进行正如楚军所料,顺利得超乎想象。《左传》以宋国司马子鱼(宋襄公的弟弟)的观点描述和评论了这次战役。

宋襄公以泓水为防线,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以逸待劳,摆好了阵势。楚军远道而来,也不列阵,休息好后就从容渡河。司马子鱼是宋军中的明白人,子鱼见楚军太过分蔑视宋军了,当楚军大部队还在河中时,子鱼就对宋襄公说:“楚军人多,我们人少,趁着他们正在渡河,请您下令攻击他们上了岸的和正准备上岸的。”

宋襄公的回答简单明了:“不行!”

宋国三军将士莫明其妙,不知主帅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眼睁睁看着楚军安全渡过泓水。

楚军在河岸滩头调度摆阵,子鱼又赶紧建议襄公,趁楚军还没列好阵势正好进攻。

宋襄公还是那句话:“不行!”

楚军那边则是量宋军虾子无血,齐整整列好阵势,等待宋军来攻。宋襄公觉得对方已经列好阵,作好了战斗准备,便下达了进攻的命令率先攻入敌阵。面对强大的楚军,宋军将士攻击能力大打折扣,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负了伤,他的卫士也战死了。

战后,宋国人都说宋襄公的不是,宋襄公说:“君子作战不会伤害负伤的敌人,不会俘虏年老的士兵。古代人打仗,不会凭借险要的地势。我虽然是商朝的后代,却也懂得不要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子鱼指责他说:“您不懂战争。楚军因地形不利没有摆好阵势,那是老天爷在帮助我们,当敌人受困时向他们发动进攻难道不可以吗?进攻他们并取得胜利也不行吗?旦凡楚军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年纪很老的士兵,能抓到都得俘虏,有什么可值得怜悯的。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激励士兵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杀死他们?不忍心杀死他们就等于不该杀伤他们,怜悯年老的就等于只准他们伤害自己,这和向敌人屈服没有两样。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击鼓是为了壮大声势,鼓舞士气。能抓住敌人处于困境的战机,能以壮大的声势攻击未列阵势的敌人,当然也是可以的。”

 

这场战斗,起源于宋国与楚国争夺对郑国的控制权,宋国攻打郑国,楚国出兵救郑,这就爆发了泓水之战。最初我看了这个战例,实在不明白象宋襄公这样水准的人居然还敢向强势好斗的楚国挑战,实在有点不自量力。

后来细想或许也有他的道理。如果宋襄公是以仁义治国,或许得到国内民众拥护也是有可能的。楚国霸道,以强凌弱,屡屡侵扰中原,宋弱楚强,宋襄公敢于向强者挑战,也不失君子风度。但事实不是这样,宋襄公是要取楚而代之,主动发难攻郑。这都不足为怪,滑稽的是,他把仁义推行到你死我活的战斗中,连起码的军事常识都不懂,这就有点让人怡笑大方了。对这样的对手,郑国足矣,可郑国国君也无先辈们的强悍与狡诈,而是甘愿受辱,真的是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郑国灭亡不过是迟早的事。

其次从宋襄公的辩解中还能看出一点,就是他想纠正人们对商纣的憎恨而祸及整个商族,说明自己是商的后裔也是讲仁义的。因此他要摆摆旧贵族的谱,企图打一场象样的“仁义”之战,让世人见识见识。然而历史和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从此中国战争史上就有了个“君子”与斗士的笑谈,多了个可爱的中国式的唐吉诃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