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峰顶上、红尘浪里 – 易经中的止欲修行
(2009-06-22 16:54:34)
标签:
文化 |
孤峰顶上、红尘浪里 – 易经中的止欲修行
本文为刘君祖老师于台湾高雄清凉音演讲所节录之文字
八卦结构与丰谦精神
乾卦(☰),六个阳爻自初九到上九,代表了天体运行,行健不息;引发出对自我的期许,惟有靠自己自立自强,不断追求前进的动力,才能有所提升、有所收获;正是「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最佳写照。
二是「坤」(☷),六个全阴爻自初六而上六,代表了包容、宽厚;正是「厚德载物」,如大地之母,对万物一视同仁,滋养德被,统统照顾。也代表君子应有气量,能包容,并能返身俗世,和光同尘;懂得与广土众民,形形色色,相互交流,共同圆满。
三是「震」 (☳),由雷象而引申,代表动;也可以是晴天霹雳,是人生中突来的震撼、考验。大象传中有:「洊雷震」,意思是一波波的考验袭来;像是震波不断。洊,即为水相永存之意,指一波波不间断的冲击;提醒处事应对,要秉持「戒慎修省」的态度。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震」也象征着内在生命的主宰,源源不绝的活力。这使得自然界一切众生万物得以演化不绝,发展出各种不同的生命形态。藉由自然现象来鼓励我们要展现出积极行动力;面对当前的状况,是选择主动应战克服困境,日渐茁壮成长? 还是被动消极自然淘汰?
第四个代表卦象是「巽」(☴),取象自风,故曰「随风巽」。风有低调沉潜,无形无相、无孔不入的特性;「巽」在八卦论命中暗指天命 (Mission),也就是人生与生俱来的任务。孔子曰:「知天命」,就是指了解自己一生中必需完成的使命。人生自始,从蒙昧无知,到逐渐摸索出个人的喜好与能力,建立了主观和思想,到最后了解自己所能够与不能够的。这冥冥中暗定的轨迹,如风一样无形无相,惟心体会、探索、实践而已。所以大象传中,特别把「君子以申命行事」,当作主宰人生一切发展的本源;人总是会回到自己最适的发展方向上。在论八字中,也有「意路功名」的说法:无论怎样的曲折,每个人都会走上属于自己的路子,像是无形中有风向的导引,顺着「冥冥中的安排」来前进。即便人生中似有命定的轨迹,但大象传中仍强调,生命追寻过程的目的在于,要尽自己所能,把小我的才情、智识回馈于众生,圆满原本不圆满的世道人情,才是一生的责任,正是「缺憾还诸天地,做创格完人」。
再来是「坎」(☵),意思是指人生中的坎坷、种种磨炼;也是人间地狱的比喻。它取自水象,象征种种难关,如苦海无边,考验我们是不是能够安然渡过,到达彼岸? 特别的是,从大象传的角度来看,坎 (人生的磨难) 对我们而言是人生最佳学习的道场。因此,大象传中有「习坎」,强调的是人生的深刻的体认,只有在坎险困顿中才会有所得。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前奏,是人生的功课、必修学分,必须学习如何自处后方能处事。因此,在「坎」字前面特别加了一个「习」,作为行动的指标。在易经发展过程的时代背景中,周文王被迫食子的惨痛教训,激发出人生应对的智慧,终于造成后来武王伐纣的成功。这也启发了易经对于受苦经验的体会,「坎」是一种人生常态,可以透过学习、承传,知道如何应对才能通过考验。正是「水洊至,君子以常德性(人生常态),习教事」。
六是离卦(☲),取像自火,象征是太阳、光明灿烂,文明提升,也是复杂交流的网络之象—无论是有形或是无形的网络,如:人群网络、虚拟网络均属之;其暗喻文明间相互的连结与互动。整体来说,「离」就是说明人类文明,强调文化遗产可以不朽,突破时空的限制,作为后世的基础。所以大象传说:「明两作,大人以继明照四方」。在这里指出的「大人」,是指已经修行到最高境界的人,他的影响力可以突破时空,传递到后世;一如我们现今所研习前人的经典,所受教的礼俗,都是经过了千百年来的传承演化,结集了所有人的智慧,成为集体智慧文化,就是一种「大人」的努力。(注:在易经中,君子是指一般有理想,俱德行,肯修行的人。而在便于释意的分类说法上,大人下有贤人,贤人而后有君子。一如在佛教经典中,对于不同修行悟道者分为佛、菩萨、罗汉及众生等。) 易经中的宇宙观,除了人之外(肉身),还有无形的文明也包括其中;上至天地自然界一切生物,到超过我们智识理解的无形种种,均属其中。易经强调人与自然界需共存共荣,连看不见、不能理解的种种现象(易经中泛称「鬼神」),都必需恭敬以对。易经中有大量谈鬼神的部份,逃脱迷信的说法来看,是中国文化教导后世面对这些事情的态度:看待的是全面的自然,宇宙间一切有形无形的总合,就是「天、地、人、鬼、神」。而藉由群体智慧的累积,有了最佳的应对态度,正是「与天地合德,与日月合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因版权因素故无法完全节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