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建筑游人
建筑游人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743
  • 关注人气:15,6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只能在平面上观看的建筑

(2010-12-20 01:36:03)
标签:

德国

柏林

建筑

设计

黑暗

分类: 建筑游记-欧洲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berlin_026p.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39442_10150335360435375_268774_n.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museum-plan-c-sdl-2280x1106.jpg


我之前都介绍了一些纸上建筑师,如 zaha hadid, Daniel libeskind 和 rem koolhas 等  今日不如和大家讨论一下纸上建筑的问题,在德国柏林的犹太人博物馆是犹太裔的建筑师Daniel libeskind所设计的,这亦是他最早期的作品之一。

这座博物馆位于东、西柏林的交界,在柏林围墙未倒下之前,这就是东、西柏林的边界上重要标记。 这博物馆分为新、旧翼两部份,而 daniel libeskind 负责当然是新翼的一部份,这座建筑物的概念是借用以色列的国旗上 star of david 星型图案作为蓝本。

Daniel libesind 利用星形上的斜线来制造出像蛇一样的博物馆平面,亦同时利用这斜线来制造出各窗户的图案。 因此整座建筑物就是有如三层楼高的金属巨蛇平放在地上,而外墙上是挂有不同大小的斜窗。 理论上,这样的设计概念是颇完整,但是现实上的情况却是强差人意。

因为从人视的角度是根本看不到蛇型的建筑外型,只会看到是一道又高又重金属味的实墙,完全感受不到 star of david 的感觉,这样的概念只能在模型上看到的,现实的情况根本是事与愿违。 再加上,此处原是柏林围墙的原址,市民难得一道实墙倒下来,为何又在交界上建一道密不透风的金属墙呢?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6/09/58001_10150335357565375_5904711_n.jpg

Holoca st tower( 大屠杀之塔 )


 

另外,纸上建筑师一直被人批评为只会设计出一些好看而不实用的建筑,今次也不例外,特别在人流路线上都出现同等的情况。 首先,博物馆的入口在旧翼,通过购票处和咖啡厅之后,便需要步行至地库,才进入新翼部份。 这是建筑师刻意的的安排,因为希望让旅客感受一下德国集中营的经历,当中最重要是展览空间 holoca st tower( 大屠杀之塔 ,这其实是一座 20 米高的混凝土高塔,整个塔除了屋顶上一个小天窗之外,是完全没有窗,进入这个空间之后确实让人感受到在集中营等死的感觉。 在这个博物体馆内还有另一个类同的空间,就是在另一座接近全黑的实封塔内的地板上放有大量的铁面具,这代表是犹太人在集中营作苦工的情况,确实相当惊吓。

虽然博物馆有几个震撼力强的展览空间,但是这整个博物馆完全没有清晰的人流,而且大部份的通道是成斜角的通道,而地库的通道更是互相交接的,而且有很多尽头路,异常混乱,可以说是我参观过最混乱的转物之一。

整体而言,整个博物馆算是有其特色的,但是在规划上是严重地失败,因为旅客根本看不出博物馆不同层次的空间,亦没有主次之分。 最可惜的是,整个博物馆的设计理念是不能够在实体上表现出来,平常人只能看到一道很大的金属实墙。 除非你从直升机上观看,否则只能从图纸或模型上才能感受到建筑师原有的精神,这确实可能是名附其实的纸上建筑。

 

官方网站 http://www.jmberlin.de/main/EN/04-About-The-Museum/00-about-the-museum.php

 

Facebook 相薄 http://www.facebook.com/album.php?aid=581097&id=845400374

 

 

 另外关于德国集中营的文章可参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