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标签:
zahahadid天材工程广州建筑歌剧院环境结构解构主义设计音效旅游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今日继续为大家介绍广州歌剧院,Zaha
Hadid的方案理念为「圆润双砾」,意义来自于海珠石的传说,寓意一对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砾石」,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的两块奇石安然坐落于珠江江畔。
因此整个剧院的外墙和屋顶连成一线,同样是由各折折叠叠的平面组合而成的,所以整个地面是升高了数米,让停车场和附助设施放在地底,而出入停车场的道路亦是顺应地形而弯曲下去。
这样的设计在概念上当然是没有问题,但一个有过百个折叠面的巨型建筑如何施工呢?
建造的方法则只有一个,就是把各平面分设成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多元化折叠的特性才可以把一个无规律的折叠面变成有规律。
当外形重新修定后,便开始对各平面的作出修定为各不同大小的三角平面,并利用Grasshopper软件尝试计算出各平面的受力情况。
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都设计成结构部件,三角形每边都是由工字铁组成的,然后再在大三角形内加入不同的细小三角形组件来稳定结构,这便有如把整个屋顶设计成大铁网一样,因此广州剧院的用铁量达12,000吨,是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用铁量约2倍,因此剧院的建筑成本大幅地增加。
中国人不喜欢三尖八角的东西,而Zaha
Hadid亦希望这建筑的尖角部份尽量做得圆滑一点,否则不能达至「圆润双砾」的意念,但是在施工就有无限大的难道。
最后,当Zaha
Hadid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曾提出用利用清水混凝土或金属来作为外墙的材料,但是如果用清水混凝土来制造多个接合面的建筑的话,是相当高风险,因为制作时必须要现场札板,不能在工厂预先订造。
至于金属,则是一个很难打磨的材料,所以没有使用。
不过,最难的问题还未出现。
下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