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2010-08-17 21:36:55)
标签:

zaha

hadid

天材

工程

广州

建筑

歌剧院

环境

结构

解构主义

设计

音效

旅游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2)

今日继续为大家介绍广州歌剧院,Zaha Hadid的方案理念为「圆润双砾」,意义来自于海珠石的传说,寓意一对被珠江水冲刷形成的「砾石」,一大一小、一黑一白的两块奇石安然坐落于珠江江畔。 所以,剧院的主体设计成石头一样,而四周的公共空间就好像流水一样的绿化空间,让建筑物与环境溶为一体。

因此整个剧院的外墙和屋顶连成一线,同样是由各折折叠叠的平面组合而成的,所以整个地面是升高了数米,让停车场和附助设施放在地底,而出入停车场的道路亦是顺应地形而弯曲下去。 至于剧院的出入口都同样采取弯曲的斜坡来连接四周的广场,在某程度上剧院的屋顶、外墙和广场是连在一起,属同一个折叠的平面,情况就好像一个大网包围了整个剧场。

这样的设计在概念上当然是没有问题,但一个有过百个折叠面的巨型建筑如何施工呢?

建造的方法则只有一个,就是把各平面分设成不同大小的三角形,利用三角形的多元化折叠的特性才可以把一个无规律的折叠面变成有规律。 不过,在设计初期就遇到很大的问题,因为原本的竞赛方案没有提供足够的高度来安放合规格的剧院,亦不能够安放Fly tower (舞台对上用作放场景的空间,所以需要提高屋顶高度。不过,由于屋顶和外墙是同一个部件,因此如要提高屋顶的话,就等如整个方案全部重新设计,绝对是牵一发、动全

 

当外形重新修定后,便开始对各平面的作出修定为各不同大小的三角平面,并利用Grasshopper软件尝试计算出各平面的受力情况。 不过,剧院的室内空间是不可有柱的,如何覆盖1800座位的大剧院而不用柱呢?

解决的方法就是把每一个三角形的边都设计成结构部件,三角形每边都是由工字铁组成的,然后再在大三角形内加入不同的细小三角形组件来稳定结构,这便有如把整个屋顶设计成大铁网一样,因此广州剧院的用铁量达12,000吨,是北京国家大剧院的用铁量约2倍,因此剧院的建筑成本大幅地增加。

中国人不喜欢三尖八角的东西,而Zaha Hadid亦希望这建筑的尖角部份尽量做得圆滑一点,否则不能达至「圆润双砾」的意念,但是在施工就有无限大的难道。 因为要控制同一个圆滑面,便最好在工厂把各滑面部份做好,然后才在工场装配,否则根本不能够用人手确保各部件有同一个圆滑度,但是广州剧院是没有同一规律的,所以亦不可能到工厂订造各部件。

最后,当Zaha Hadid到现场了解情况之后,曾提出用利用清水混凝土或金属来作为外墙的材料,但是如果用清水混凝土来制造多个接合面的建筑的话,是相当高风险,因为制作时必须要现场札板,不能在工厂预先订造。 因为万一在现场其中一个部件接合角度不理想的话,便会使其他部件不能接合,需要重做。 如果现场札板的话,亦很难确保同一个圆滑度,而且万一有所差误,便不能修正。

至于金属,则是一个很难打磨的材料,所以没有使用。 因此最后决定使用石材,因为方便打磨和修正,因此他们把外墙的石材分割分各细小的三角形石块,并在弯曲面上进行打磨。 另外,为了减少施工的难度,Zaha Hadid一方最后亦同意把圆孤面(Fillet)改为有有棱有角的(Chamfer),就改成了现在的水晶体的模样。

不过,最难的问题还未出现。

下会继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