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1)


标签:
zahahadid天材工程广州建筑歌剧院环境解构主义设计音效旅游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其他的竞赛方案
蓝天组的竞赛方案
上一会解介了Zaha
Hadid的设计风格,今日亦正式为大家介绍广州歌剧院。
首先,第一个争议点:
现在兴建中的广州歌剧院将会是中国的三大剧院之一,继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上海大剧院之后,为第三个国家级的一级剧院,所以可说是广州的重点工程。
不过,作为一个城市的长远发展来说,硬件的配套确实是必须的,只要有足够的支持,各项的文艺活动都可以得以发展,而避免浪费如此高质素的场地。
第二个争议点:
广州歌剧院的预算造价是大约人民币8.5元,这已经是天价级的工程,但是在2004年动工时,工程造价已达至人民币10元,但到2009年为止工程开支已达至13.5亿元。
第三个争议点:
歌剧院在工程的造价和时间上都大幅的提升,原因其实是只有一个,就是Zaha
Hadid的设计过于复杂,而她和自身的团队亦未必有足够的人材来解决很多技术的问题,所以很多问题都交由中方以珠江院为首的工程团队来处理。
不过这亦属正常的例子,拿破伦、希特拉、南海十三郎等都是性格暴燥而绝顶聪明的人,所以Zaha Hadid亦极可能是属这一类型的人,天材横溢而拙于外交的典型例子。
Zaha
Hadid成功登陆中国,确实可以说是极度幸运。
不过,这个像两块小石头的设计可谓完全没有规律,没有一面是对称的,施工的难度比鸟巢更难,因为鸟巢至少有4分1的部份是对称的,而且各主要部件是有一定规律,垂直和纵向的部件是有规律的组合原理,所以施工控制上还可以说是「有理可依」,但是广州歌剧院则是完全无规律的组合。
Zaha
Hadid设计广州歌剧院时是先用Rihno
这外墙由多个不同大小的不规则的平面互相交错、折合而成的,但折合情况则豪无规律和组合的角度亦千奇百怪,这样复杂的外型在电脑上当然是没有问题,但到实际施工则是另一回事,而Zaha
Hadid亦一如以往风格,只作设计而打算把施工图纸交由工程师和施工团队负责,今次亦不例外。
当珠江院接手时,发现这方案可以说是不能找到类近的参考方案,因为世界上从未出现过如此多折合面的大型建筑,今次就绝对是创先河。
不过,最重要使Zaha Hadid成名的原因就是她拥有无限财力的客户例如广州政府,因为一般的客户根本不可能接受工程造价超标65%。
下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