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标签:
zahahadid天材工程广州建筑歌剧院环境结构解构主义设计音效旅游 |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
继上会,无论剧院的外观如何漂亮,其室内的音效才是关键,否则根本不能够满足它作为音乐院的功能。
由于反音板是相当重要,所以接近成为所有剧院必要的部份,但是Zaha
Hadid大力反对使用反音板,因为反音板会破坏剧院室内流线型的装饰,破坏了整个设计,但是她没有提出更好的修正建议,只坚持自己的想法。
在双方一直争论不休之下,救星终于出现—他是来自澳洲的声学工程师Marshall
Day。
观众厅池座两侧的升起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看台犹如「双手环抱」,避免了回声的干扰,内墙的形状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
为了实现梦想,Marshall Day以75岁的高龄仍先后4次到广州监督工程,最后他的梦想得到实验,为广州带来高质素的剧院,并为声效设计擦出新的一页。
不过,广州剧院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未解决,如何兴建如此复杂的屋顶呢?
在电脑上,各三角形部件的长度是很容易控制和调整,但在工场现场就是另一回事,当最初兴建时,工程人员多次因角度或长度上的误差而不能把各部份接合,便唯有重新制造一个新部件,但是重新制造的话便需要把部件送回工厂再作修正,这一来一回便多花不少的时间和金钱,令工程再一度拖延。
花了无数的心血和金钱,终于完成了这个创举,这项工程确实有如摸着石头过河一样,边做边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