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2010-08-18 08:21:43)
标签:

zaha

hadid

天材

工程

广州

建筑

歌剧院

环境

结构

解构主义

设计

音效

旅游

分类: 建筑游记-中国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争议声不绝的建筑—广州歌剧院(3)

继上会,无论剧院的外观如何漂亮,其室内的音效才是关键,否则根本不能够满足它作为音乐院的功能。 广州剧院在音效设计可以说是在风风雨雨中之下完成,一般的剧院都会在剧院的天花上加上反音板来控制回音方面的情况,反音板的主要功用是协助声音传至剧院的后方,特别是在一楼坐位之下的空间,因为一、二楼的坐位会阻挡不少的声音,并且会有不同的回音,因此这多数都是比较平宜的坐位。


由于反音板是相当重要,所以接近成为所有剧院必要的部份,但是Zaha Hadid大力反对使用反音板,因为反音板会破坏剧院室内流线型的装饰,破坏了整个设计,但是她没有提出更好的修正建议,只坚持自己的想法。 此举令中方的工程师大为不满,认为她只会投诉,而不会解决问题的人,「讲就天下无敌、做就无能为力」,但其实这亦是纸上建筑师的最大特质,否则她的设计又怎会多次因技术问题而不能兴建。


在双方一直争论不休之下,救星终于出现—他是来自澳洲的声学工程师Marshall Day 他在20年前已提出不用反音板的理论,他研究指出可以利用剧院坐位本身的外型和内墙上的物料来制造出高反音度的效果。 今次广州歌剧院便是他退休前,第一次亦可能是最后一次在实际情况下实现自己的理论,他的出现无形中解决了中、英双方设计团队的分歧,不过代价就是大幅地增加建筑成本。 因为他的设计是在剧院内墙上加上不少洞,来控制室内的反音效果,而剧院、一楼、二楼的天花都需要做到相当平滑,接近完全没有接缝。


观众厅池座两侧的升起部分和楼座挑台交错重叠,看台犹如「双手环抱」,避免了回声的干扰,内墙的形状和角度有利于提供侧向反射声。 乐池改成「倒八字形」,增加台上演员和乐池演奏者的沟通。 歌剧场采用国际上常用的「品」字形舞台的工艺布置形式,即是在舞台的东、西、北三边都有和舞台一样大的后台空间


为了实现梦想,Marshall Day75岁的高龄仍先后4次到广州监督工程,最后他的梦想得到实验,为广州带来高质素的剧院,并为声效设计擦出新的一页。


不过,广州剧院还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未解决,如何兴建如此复杂的屋顶呢?

在电脑上,各三角形部件的长度是很容易控制和调整,但在工场现场就是另一回事,当最初兴建时,工程人员多次因角度或长度上的误差而不能把各部份接合,便唯有重新制造一个新部件,但是重新制造的话便需要把部件送回工厂再作修正,这一来一回便多花不少的时间和金钱,令工程再一度拖延。 最后,需要把部份工场移至地盘,才能减少搬运的时间,再加上使用了GPS 定位仪 (全球定位仪) 来协助调整角度,才可以顺利地完成工程。


花了无数的心血和金钱,终于完成了这个创举,这项工程确实有如摸着石头过河一样,边做边试。 如果不是有一个无限财力和时间的业主,这剧院又只会是Zaha Hadid事务所中另一个纸上方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