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外型+结构+金钱结合的设计-中银大厦(背景篇)

标签:
建筑教育旅游摩天大厦设计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V_8ORCfJKsF5WB2ck8LkSw.jpg
大家可能知道,中银大厦是我最喜爱的香港建筑物,除了我是贝聿铭迷之外,这座建
筑物真的充满传奇,我亦会尽量尝试以中立的身份来介绍。
先讲它的背景,中银大厦的位置原是美利楼,但美利楼空置多年后,政府仍是欠缺
的买家,所以美利楼曾经出现闹鬼的传闻。
该幅土地虽然是位于中环的边缘,但由于是三边被路包围而地积比很低,即是可建
的建筑面积很低。所以这块土地一直无人问津。
直至1983年,中银决定进军香港市场。并需要在香港金融区建立新的总部而当时只
有这块地皮是合付中银的价钱和需要。
中银进军香港市场除了是商业决定外,还有政治考虑。当时中英谈判完成香港决定
回归,但普遍市民都对中央政府有一点负面的感觉,对未来带有一点恐惧。而中银之
来临便是希望为中央政府带来多一点正面的感觉并且希望这大厦是100%由中国人负责
的,目的是希望证明给世人,中国人是可以不用英国人的帮助一样可做出大事。
这样贝聿铭便是当然的选择,但贝聿铭当时不是立即愿意接受这任命。
第一,经过北京香山饭店一役之后,贝聿铭都被中共的工程管理质素而吓怕。另外,
贝聿铭的父亲贝祖怡是中银的创办人之一,是中银的第一任香港分行总经理,但当时
的中银是由国民党创立的,而贝祖怡亦是国民党成员,所以帮你父亲的敌人画则可能
于理不合,所以贝聿铭当时曾有多层考虑。
据我所知,贝聿铭曾咨询父亲的意见,(不过好像贝聿铭的父亲当时已过身)而贝
聿铭的唐妹林贝聿嘉亦有暗中促成合作.
最后中共一方派出说客亲到美国进行游说,三顾草卢之法的确有效,而且贝聿铭的
前员工Sherman Kung都愿意成为这项目的Project architect,再加上香港的工程师
和管理队伍都和世界的工程师同样精良。
所以,贝聿铭连最后的顾虑都解决了,这项目便这样开始,而中方亦同意贝聿铭的
要求让曾与他合作多年的美国工程师负责结构设计,但中方给予贝聿铭的要求就只
有一个,建筑成本控制在10亿元之内。
下会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