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的外型+结构+金钱结合的设计-中银大厦(结构篇)

标签:
贝聿铭大厦钢铁混凝土建筑 |
分类: 建筑游记-香港/澳門 |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2K3A6lFyoJNACHrAEVoiFg.jpg
http://archtraveler.com/wp-content/uploads/2014/02/x5TPnaHex_HgTfcsYCVcuQ.jpg
贝聿铭开首设计时要面对的问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建筑面积的问题,因为这土地的总
可建面积不多,所以可建层数亦不多。尽管当时航空线而放宽了楼宇的高度,但中方
希望这大厦是一座地标性的建筑,而且希望这大厦比邻近的HSBC要高,这样如何是好
呢?
贝聿铭的做法很简单,就是把每层的楼面面积减少而把层数加至70多层,这样便令
总建筑面积维持一样,所以你会发现中银大厦四周的街道会如此宽阔,甚至可以在左
右两边放一个很大的花园。
至于规划和结构都是同出一个理念,整个中银的空间成正方形,跟着对角等分成4个
三角形,然后逐个三角形拉高至某一个层数,这样便将大厦进一步拉高至70多层。所
以中银大厦的最高部分成三角形,第二最高部分是半个正方形,第三部分是三个三角
形,最低部分是正方形。
至于结构就是精妙之处,贝聿铭使用垂直的Truss作为主结构,而放弃普遍使用柱和
梁作为结构。Truss结构其实就是外墙上直柱和斜柱之间所组成的结构。由于整个结
构因这样的设计而变得稳定,所以整个大楼只有4条大柱,其他的结构组件亦因此而
减少,数百个接合点亦同样减少,由于用钢铁量比正常情况减少了30%,所以建筑成
本能控制在10亿之内。而贝聿铭精妙地利用三角形结构而组成现在钻石形的外型。让
大厦东南北西四面的外形都不同。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一般大厦的天台都是用来放机房和吊船,但中银好像没有同样的
设施,因为贝聿铭喜欢天人合一的理念,所以在中银顶层是全玻璃的宴会厅,而机房
和吊船则放在69楼。另外,由于中银外形特别所以需要在17楼
最重要是满足中银的意愿, 能够在70多层高的宴会厅低看只有42层高的HSBC,心理
上令中银高层非常满足,因为HSBC是英式企业的象征,今次在气派上赢了一仗。
再者,中银做价只是10亿,而HSBC是52亿,但中银的建筑面积是HSBC的2倍,所以若
以每尺做价来算HSBC是中银的10倍,所以中银高层便更加开心,因为他们只用了10分
之1的价钱便做了一座比HSBC更高更大更有地标性的建筑,这显得他们更精打细算,
而中银更夺得香港建筑师学会千禧建筑大奖。
不过,这两座建筑物都是香港最优秀的建筑之列。
明天讲风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