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等了又等! 文汇报的访问终于出版了!

(2009-08-13 00:17:49)
标签:

文汇报

访问

出版

建筑游人

杂谈

分类: 活在建筑中

建築遊人 許允恆


http://www.wenweipo.com   [2009-08-12]
http://www.wenweipo.com/loadImage.php?image_width=222&image_height=&image_filename=http://image.wenweipo.com/2009/08/12/rwb.jpg文汇报的访问终于出版了!" TITLE="等了又等! 文汇报的访问终于出版了!" />

 

文 / 摄:武侠

 2009年,香港楼市很反常。年初的整体楼价因金融海啸而急速下跌,却在实体经
济尚未复苏之际,更快速地上升。

 这一年,很多人卖楼,很多人炒楼,同样有很多人买楼。

 许允恒的几篇旧文章,因此被想买楼的人翻出来,许多人在讨论区发帖,把文章
「顶起来」。

 他写香港的发水楼、屏风楼,写香港地产商与政府的「斗争」,写商场的设计,
还有,告诉想买楼的人,买楼不是买实用率,不要以为实用率高的单位便抵买。

 他的blog开张一年,被网站选为精选博客;出版社找上门,要他写旅游与建筑结
合的书籍。新书《筑旅图》赶及书展期间面世,居于英国的许允恒回港,在会展场馆
内为拥趸签名。

从地砖说起

 「我的公司主力做商场策划。」许允恒说。在英资公司工作,四年前刚入职,新
仔一名。「老细告诉你,今天见了个客,想睇砖。」他便四下寻找有关地砖的供应商,
找出数款跟客人要求相近的砖,取来样本交老细过目。

 位于九龙站的圆方,地砖他有份跟进。他在blog中写:「圆方的地砖是用再造石,
表面上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其实经过很多的考虑,单是挑选就用了3年时间,实际
的工作时数可以算有250多日。」决定用甚么类型的砖,比较各种优劣,试版,许允
恆說:「圆方前后试了三四次,每次要花十来万。」

 他还参与北京、上海等不同城市的商场project,最新的工作,是即将开幕的isquare。


 「外国的商场,首先看有没有大型连锁店进驻。」设计便要照顾大型连锁店的需
要,有时甚至整幢建筑便是一家商场。但香港商场,越多名牌店越好。

 四年后他申请内部调职,工作点从香港调到英国。「因为要考牌。」许允恒现时
是高级建筑设计师,但调职不久即遇上金融风暴,他遭到解约,「目前便以freelance的
形式与公司合作。」

 「但在伦敦发展不是太顺利,始终是新环境,加上考牌等各样都不顺利,整个人
很沮丧。」日籍太太鼓励他写blog,他以「建筑游人」的身份,开始贴文。

 「我想给自己一个挑战。」blog刚开张,「妈妈觉得很惊吓──她不觉得我是那
种喜欢阅读喜欢写字的人。她一直想我循规蹈矩打份工,甚至去做政府工。」他的blog写
建筑,谈世界各地的建筑物与历史,要看很多书。

 许允恒自小没有父爱,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离异,上一代关系的破裂,他直至18岁
才瞒吁妈妈偷偷与父亲见面。「但已经过了最需要父亲的阶段。」妈妈在大银行工作,
亲戚不是在金融机构返工,便是在商场打滚,许允恒自小便自己独个儿玩游戏,□
q雪条棍玩到乐高积木,「可能那时已经开始钟意创作。」

电车游香江

 建筑游人自称「一个行事东歪西倒,反转乾坤但又经常给人惊喜的人」,写blog后
不久,他办「维港游」,租艘游艇来回维港,为与会者介绍维港两岸的建筑。

 「读书时教授问我们关于芝加哥的建筑,我们不懂,他大骂我们连图书馆管理员
都不如。」许允恒说,教授在芝加哥参加当地的建筑导赏团,导游将这个第一代摩
厦城市的建筑娓娓道来,教授惊为天人,以为导游是建筑师,后来才发现是个图书
馆管理员。

 「香港的建筑很独特。」许允恒便办维港游,今年再接再厉,在书展前搞「电车
游」,本来只打算打两场,每场一辆电车,可容纳35人。但报名者踊跃,加开第三
场。「参加过维港游的读者,几乎100%再报电车游。」他在电车上介绍香港的建筑
空间与历史。

 「像石塘咀,从石矿场到妓寨到住宅;上环的永安先施是华人活动中心,中环则
是英国人的;最早的第一代建筑有立法会大楼的罗马式建筑,然后有西港城的巴洛
克建筑,再过去是中环街市与湾仔街市的包浩斯建筑,接吁有混凝土建筑、摩天大
厦的出现。整个香港建筑历史的发展都可以在电车路两旁见到……整个电车路,其
实也是接近香港原有的海岸线。」

 但买楼的人关心的只是实用率。「电梯、消防设备等不会计算在实用率中,但是
发展商不会白白给你的。」他提醒读者要留意的是居住环境,除了在blog上写屏风
楼与发水楼,解构香港住宅单位的十字形则与钻石形则,最近写优质的本地住宅建
筑,如华富_,谈采光与通风,谈建筑与自然之间的互动。

 他在blog上这样说:「以往香港根本不注重实用率,实用率是一个参考数字。但
自80年代香港人通宵排队买楼后,实用率才变得重要。发水楼的出现不全是由发展
商造成,而是由炒家造成。因为香港人不管质素,甚么楼都买,甚么楼都炒,以致
今日的现象。」

http://paper.wenweipo.com/2009/08/12/RW0908120003.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