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何以倡导新兴版画运动?

(2016-05-30 20:05:19)
标签:

文化

分类: 文化现象

鲁迅何以倡导新兴版画运动?

    19318月,鲁迅与“一八艺社”等木刻社团举办木刻讲习会迄今,由鲁迅倡导的中国现代新兴版画运动,已经过去了85周年。今天我们纪念鲁迅倡导的这一运动,自然首先要肯定新兴版画经年而不朽的艺术价值和文献价值,但更重要的是考量鲁迅当年的倡导背后有何深意,对如今的艺术创作又有何启示。

实际上,就像很多人想当然以为的那样,倡导新兴版画是鲁迅“拿来主义”思想的体现,殊不知,正如北京鲁迅博物馆副馆长黄乔生所言,他同时“意在复兴中国传统艺术”。因为从渊源上讲,新兴版画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先有了木板印刷术。木板印刷术却是起源于中国,至明代达到鼎盛,清中叶后逐渐衰落。木刻传入西方后,到了近代才产生出创作版画,画刻合一,亦称新兴版画。

某种意义上,正是基于版画的这一特殊渊源,鲁迅主张既要绍介欧美的新作,也要复古中国的古刻,称二者为中国新木刻的羽翼。黄乔生引鲁迅的话说,中国新兴版画“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使我们的作品更加丰满是一条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使将来的作品别开生面也是一条路。”

当然,鲁迅从欧洲引入创作版画,更在于他着眼于一种艺术精神,一种现实主义创作态度。联系到当时中国社会的背景,鲁迅倾向于“为社会而艺术”。他之所以推崇德国画家凯绥·珂勒惠支的绘画,也是因为珂勒惠支“以深广的慈母之爱,为一切被侮辱和损害者悲哀、抗议、愤怒、斗争;所取题材大抵是困苦、饥饿、流离、疾病、死亡,然而也有呼号、挣扎、联合和奋起。”

以黄乔生的理解,在鲁迅看来,珂勒惠支关注民众尤其是底层社会平民的生活,中国艺术家当能从中获得共鸣,因为她所刻画的场景,正可移作中国人民现实处境的写照。同时,对照贫穷、落后的旧中国,鲁迅考虑到,油画、国画、雕塑的创作条件并不好。而版画用“一幅铁笔和几块木板”,就能发展得“蓬蓬勃勃”,且可一版多印,行远及众,“是合于现代中国的一种艺术”。

因了鲁迅的提倡,版画运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以抗战版画为盛。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唐小兵表示,鲁迅去世后,这些版画家活跃于抗战艺术前线,将中国现代版画创作水平推向新高度。“在鲁迅支持下兴起的中国新兴版画运动不仅是艺术活动,更是先锋运动,其最主要特点是体现了在当时其他艺术形式中未见的大众呼声。”在唐小兵看来,新兴版画运动的突出贡献是引进了“力之美”的审美观念。“抗战期间重大事件、英雄人物都有版画家用刻刀表现。同时,新兴版画被广泛运用于杂志插图,或以小宣传册形式传播,实现了艺术传播新的突破,”

但在版画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模式化的倾向。黄乔生表示,为表现民族精神计,那时出现了一些金刚怒目、苦大仇深、血腥复仇的作品,而且在表现形式上也显得刻板。鲁迅对此是有预见性的,他在生前就对这种仿佛只有工人农民才能做绘画的题材,只有革命战斗才是爱国的观念进行了批评。他也要求艺术家,对于夸大性描绘高度警惕,慎重使用。“在鲁迅看来,中国民族精神是博大深厚的,表现在艺术上,自然也不能单一。同时,现实主义创作对民族精神的诠释也该是朴实的,真切的,因而也是有力的。”

不能不注意到的是,鲁迅对版画运动的倡导,并非其生前美术活动的全部,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鲁迅对人体美术的理解。上海鲁迅纪念馆原副馆长凌月麟曾遵循版画家、美术教育家张望嘱托与指导,写出《鲁迅与人体美术》的论文。在这篇长达九千字的论文中,凌月麟考察了鲁迅接触、收集、介绍人体美术的情况,探讨了鲁迅对人体美的论述与见解,还具体分析了鲁迅如何从审美的角度鉴赏裸体木刻画《夏娃》与《苏珊娜入浴》,表现出他对人生和社会的爱憎。

正是从鲁迅对这两幅裸体木刻画的理解入手,学者李欧梵在于198610月为纪念鲁迅逝世50周年而举行的“鲁迅与中外文化国际研讨会”上直言,鲁迅个人的主观爱好包含了唯美的一面。“在个人的内心深处,甚至个人的艺术爱好上,似乎并不见得那么积极,那么入世,甚至有时还带有悲观和颓废的色彩。”

李欧梵的话,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鲁迅的美术观和人生观。而受鲁迅的影响,也有版画家全面继承了鲁迅的美术思想,张望即为其中代表性人物,他是新兴版画创作的践行者,同时也是我国新时期人体美术的“破冰者”。今年是这位版画家诞辰100周年,早在上世纪30年代初,张望十五六岁之际,就只身从广东来到上海求学,投入鲁迅倡导的中国新木刻运动,创作了《负伤的头》《鲁迅与藤野先生》等一批木刻作品,达到了我国现代早期木刻的最好水平。30年代中叶起,张望献身我国的美术教育事业,从延安到东北,执教40余年。40年代,他编辑出版了集鲁迅美术理论之大成的《鲁迅论美术》,其中就涉及了鲁迅与人体美术这一课题。1985年,他为人体美术作品集《人体美》作序,肯定“人体美术是世间自然美的一个方面,丝毫不应神秘化。”同时,在他任职沈阳鲁迅美术学院时,还还为恢复教学中使用裸体模特儿做出了不懈努力,体现了破冰的勇气。

     张望对中国美术的孜孜以求,可以说和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是一脉相承的。鲁迅去世后,他的夫人许广平曾说:“直至他死了,哭得最伤心的,是木刻界诸君子,真是有动于中,情不自禁的。”这并非虚言,鲁迅为版画艺术,的确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据上海鲁迅纪念馆馆员吴长华考证,1936年,鲁迅生命中的最后一年,鲁迅肺病已到了晚期,他还在版画奔忙。同年220日,苏联版画展在上海举行,鲁迅作《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一文。他同时还以口述的方式,由许广平记录,为由该展览结集的画集《苏联版画集》“做”序。同年108日,亦即鲁迅去世前11日,鲁迅抱病参观了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这一天,他和白危、曹白、陈烟桥等青年木刻家讨论了足足3个多小时。摄影家沙飞拍摄的《鲁迅先生与青年木刻家在一起》也成了鲁迅一生照片中的绝唱。

      以此,黄乔生强调,我们追溯鲁迅对中国新兴版画做出的杰出贡献,更要关注到其所倡导的新兴版画在刻画时代和塑造民族精神上所发挥的巨大作用。“这正是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倡导新兴版画运动85周年的重要意义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