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残雪:尝试“返回童年”

(2010-11-02 13:54:35)
标签:

文化

分类: 人物访谈

残雪:尝试“返回童年”

  先锋派女作家残雪因其特立独行的文学风格,备受国内外文坛关注。近期,她自我解密性质的随笔体自传《趋光运动》和最新长篇《边疆》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可以说,这部独特的自传是一部残雪自我解密的作品,是一部告诉读者她的那些怪异的小说是怎么产生的作品。”据介绍,与常见的自传作品记述传主的生活经历不同,残雪这部自传的写作重心是:讲述她童年的外部经历和内部生活是如何塑造了她的与众不同的孤僻的精神世界,怎样打通了她的文学写作之路。


                        将出的自传浅显易懂


  天马行空、个性鲜明的叙述风格,让残雪的作品总给人一种晦涩难懂的印象。而她的自传却是一个例外。残雪表示:“这些文字可以视为通往我诸多所谓‘难懂’小说的入口,可以说为一些热爱读我文字的读者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沟通的桥梁。自传的部分文字,已经在南方几家媒体发表,读者普遍反应这是一部非常好读的作品,文字浅显易懂,大家读了之后大多会产生‘原来如此’的豁然开朗的感觉。”

  残雪认为:真正进入童年的记忆,需要我们不断地“返回”。她对西方作家的回溯传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国内作家的表现则颇有微词。她说:“记忆是多么不可靠的东西,当我们试图追本溯源,我们往往会把记忆改写得面目全非,所以进入童年势必有赖于分析、批判、追求、创造,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我们的作家在这方面做得很不够,他们描写童年,看似返回过去,实际上是在描绘未来。是在不自觉地自我美化。”


                             尖锐批评当代作家


  对国内的作家作品,残雪保持了其一贯的凌厉的批判风格。她自称今年5月出版的访谈作品《残雪文学观》,是她与所谓“先锋作家”们划清界限的“宣言”。而在之前关于中国伟大作品的讨论中,她对中国作家的反省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学的叙事传统表示了强烈的质疑。当记者问到这样的质疑,是否会在新出的作品中得到某种修正时,残雪依然不改初衷。她表示:中国文学自古以来缺少文学最基本的特征——人对自身本质的自觉的认识。也就是说,中国文学彻底缺少自相矛盾,并将这矛盾演绎到底的力量和技艺。在这个意义上,大陆的文学始终处在危机之中,探讨深层次人性,提升国民性的作品远没有形成潮流。而中国文学要有出路,只能走一条中西文化“杂交”的道路,以西方文学的主体精神来改造我国孱弱的文学叙事传统。


                              墙内开花墙外香


  自出道以来,残雪一直面临“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尴尬境遇。她的作品在日本、美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家被广泛出版,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在最近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24卷本《世界文学全集》中,就选了她的《暗夜》、《痕》等3个中篇、5个短篇。“我是唯一入选的中国作家,全集还收录了卡夫卡、卡尔维诺、褔克纳、昆德拉、杜拉斯等著名作家。”尽管如此,一个不能不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国内评论界普遍对她的作品少有评论。对此,残雪表示:国内评论家显然还没做好对她作品做充分阐释的准备,“他们只会用僵硬的理论框架去评论常规作品,对溢出常规之外的作品显然无能为力。”

  或许正是鉴于对文学批评的失望,残雪近年不断在文学评论上做深入开掘工作。继推出对卡夫卡、歌德、莎士比亚、但丁的相关评论文字后,另一本关于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评论作品,也将与读者见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