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以刘洋之名

(2012-06-21 23:49:12)
标签:

杂谈

分类: 新闻

 追逐刘洋,祝副刘洋,将刘洋打造为闪亮名片,都不过是以刘洋的名义消费刘洋。

 

追逐

 

带着一个SU27战斗机的模型,74岁的退休教师白凤芝又回到了她之前供职的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上班”。不过,老教师的工作不再是上课,而是专门接受采访。

 

让她成为“媒体宠儿”的是送她飞机模型的学生——刘洋,白凤芝是刘洋一、二年级的班主任。这个 白老师眼中乖巧、懂事的女孩子,现在有一个响亮的称呼: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615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宣布“神舟九号”飞行乘组将由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三人搭档,完成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备受关注的“第一名女性宇航员”敲定为34岁的刘洋。

 

“很累,但这闺女这么出息,想想都开心。”白凤芝的主要任务就是一遍遍地为前来采访的媒体讲述刘洋的往事。此前,管城回族区实验小学校园内已经拉出了“向学长刘洋姐姐学习”的横幅,校园内的布告栏也张贴着刘洋的喷绘,上面印着她的照片和介绍资料。学校通过班会、少先队会等各种形式,掀起学习刘洋的浪潮。

 

郑州三中、郑州十一中是刘洋的初高中的母校,也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郑州三中校门已被恭贺刘洋的横幅“包围”,校内的电子显示屏也滚动播出着刘洋的信息。郑州十一中举办了航天知识科普学习活动,校门口的巨幅画像也从“欢迎报考”变成了刘洋的照片。刘洋就读时留存下来的学籍资料、视频、照片不断地被老师们挖出,引来媒体侧目。

 

“我们会邀请到刘洋小学的全部班主任以及她小初高的同班同学,刘洋的资料也是最全的。”对于来校采访的媒体介绍,试验小学少先大队指导老师曹显阳都会推介学校在616日“神九”发射时举办的观影庆祝活动,暗示说试验小学的庆祝和别处“绝对不一样”。

 

刘洋被确认为“神九”宇航员的消息,如同“集合号”一般迅速将全国各地的记者集中到了郑州北郊天伦琥珀名城社区。在小区南门入口处一楼两居室的房屋中,住着刘石林和妻子牛喜云,老两口是刘洋的父母。

 

61516时,刘家门外已经挤满了全国各地赶到的媒体记者,人数越来越多,夏日午后的阳光晒得人汗流浃背。在经过商量之后,刘石林和妻子决定在楼栋入口的台阶上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1634分,刘石林夫妇带着疲态出现在了台阶上,人群一阵骚动。

 

发言的是刘洋的母亲牛喜云,穿着红色针织衫的她身子有些微弱,口中念着“相信党和国家”、“期待女儿完成任务”。阶下,扛着相机和摄像机的记者们挤成一团,轻微挪动都会招致抱怨,因为遮挡不时爆出骂声。摄影记者们为了抓到角度,不停在绿化带里穿梭,搅得树叶上积尘在夕光里浮动。

 

约十分钟后,发布会结束,意犹未尽的记者们并不离去,刘家人开始放入一批批记者进入房内采访。狭小的屋内积聚了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是记者还有赶来的亲友。舅舅牛振西开始负责起屋内秩序的职责,他笑脸请一批批记者出门,又放入新来者。期间,他差一点将刘洋的表妹也请出了房间。

 

“我姑娘是国家的人。”健谈的牛喜云虽然一再说“一切都放心”,但还是被反复问及女儿安全的问题,以至于期间她忽然泪如雨下。刘洋参军之后,差不多每三年才回一次家,一家人聚少离多。刘洋曾经撞鸟遇险,都没有告诉二老,还是老人家看报纸才了解这些事情。

 

“我跟一个记者说三分钟,三百个记者就很可怕了。”事后,牛喜云一直很惊惧无休无止的采访。而话不多的刘石林只是偶尔地回忆起,他曾和妻子在外面散步听见人叫“爸爸”,他猛地回头发现却是在别人,“那声音太像刘洋了,老伴儿还说我幻听。”

 

久不见女儿的夫妇二人,对刘洋的近况了解不多,采访的记者们有些失望地总结道:采访的最大的亮点是了解了女航天员刘洋喜欢吃凉皮和烩面。

 

祝贺

 

几乎在记者齐聚刘家的同时,小区的物业们开始忙活了起来。

 

小区门口积了一滩滩的水渍,保安们正拉着水管冲洗着沥青路面,压住灰尘。小区物业经理李磊带着一帮工作人员开始悬挂横幅,上面写着“xx集团恭祝刘洋成为首位女航天员”等标语,几条标语对刘家形成了“怀抱”之势。

 

“将拿出一万元奖励集团退休职工刘石林,感谢他为国家为民族培养出了天之骄女!”刘石林退休前所在企业的董事长张瀛岑第一时间在微博上公布了对刘家的奖励方案。刘石林所在的天伦琥珀名城小区即为该企业的职工居住地,小区物业还联系了河南当地电视台在小区门口做观看发射的直播活动。

 

看着门外涌动挂满的条幅和涌动的人群,刘石林夫妇几乎都不敢出门。前来慰问单位不断,从小区所在村委会到郑州市政府部门,鲜花摆满了他们不大的客厅和门外走道。617日早间,河南某酒业派两名工作人员刘家,要求与刘石林合影。温厚的刘石林在合影后,被要求收下两箱白酒,吓得他赶紧推辞,好说歹说才将两箱酒推掉。面对不断拜访请求,两位老人只有托辞休息避在卧室。

 

面对同样煎熬的还有刘洋在林州市乌龙镇泽下村老家的五爷爷刘天才。71岁的他一生务农,住在刘家的祖宅里,是刘洋在林州祖籍地唯一的近亲。在刘洋可能当选航天员的消息传出后,老人家清宁的生活被打破,在先后接待了数百家媒体后,不堪烦扰的他一度躲入山林。

 

“我只见过刘洋两次,最后一次是她6岁回老家来,这都过去28年了。”背对媒体时,老汉总会偷偷嘀咕自己并不了解孙女刘洋什么。616日是“神九”发射的日子,老人家被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找回,穿着白衬衣、西裤和皮鞋出现在小院里。

 

泽下村是个有着3000多口人的山村,自从刘洋要当宇航员的事情传开后,村口就拉出横幅。刘家小院的院墙上也忽然新添了很多油漆喷绘的广告。刘天才的主要任务仍是接受采访,当地政府的工作人员则忙着布置小院。林州市邮政局送来了37寸的液晶电视,换下了刘天才用了多年的飞利浦球面屏幕的彩电。

 

红色的条幅和扎花挂在瓦房青砖的墙壁显得格外打眼,正房门口也已经贴上了“神女飞天”四个大字。院子大门两侧贴上了崭新的对联:“万道祥光腾吉宇,五龙嫦娥飞太空”。由于失误,对联中的横批“盛世中华”被写成了“胜世中华”。“中华二字双关,字面上是指中国,另外我们的书记也叫中华。”一名工作人员畅快地对记者介绍道。

 

万事俱备,只等1837分发射。

 

离激动人心的时刻还差半小时,小院门口场坝忽然锣鼓喧天,将众人引出院子围看。二三十名身着表演服装的人敲打着锣鼓,挥动着扇子起舞,两边都有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人员拉着横幅,上面写着“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xxxx恭祝刘洋飞天顺利”。队伍的最前面,是这家电器企业送给刘天才家的一台太阳能热水器。

 

在院子正门口,村里小学五年级的班主任谭玉飞和校长带着五年级的45名学生赶到,孩子们列队准备进入院内观看发射实况。随着发射时间临近,孩子们、锣鼓队以及穿着工作服的企业职工一起涌入院内。原本逼仄的小院,一时间晓得拥挤,不少摄影记者开始爬上瓦房寻找拍摄角度。

 

“站开一点,别把衣服上的标识挡住了。”送太阳能热水器的企业负责人让两名穿着企业制服的工人第一时间拉开一面国旗,站到了电视的后面,将刘家正房门严实地封住,那是最佳曝光点。不过现场有人马上指出他们的国旗拿倒了。

 

围绕着电视机,小学生们呈拱卫状席地而坐,外面则是刘氏亲友以刘天才老人为核心贴着学生坐着,乡亲们则又站在他们后面。新电视的液晶屏幕上显示发射在即,扇形的人群像被人从后襟提起一样前倾身体,忽然被剥夺了声音。

 

54321,点火。”人群里爆发出热烈掌声,当地电视台的记者开始引导学生们喊“刘洋加油”的口号,乱糟糟的人群开始整齐地呼喊着。忽然,站在前面的一名白发老人激动地喊了一声“刘洋万岁”,孩子们也接着喊了起来。喊了数声之后,有亲友觉得不妥当,口号声才渐渐歇了下来。

 

“刘洋是我们林州的名片,是我们河南的骄傲。”大家还未反应过来,一个带着白色帽子的老者爬上桌子,挥舞着手臂开始对着人群演讲。老人声嘶力竭地喊道,以前红旗渠是林州的名片,现在我们又多了刘洋这张名片,云云。被唾沫横飞的老人震慑,不少记者将他围住,老人只说自己67岁了,也姓刘。但老人一遍遍重复着自己的激动,人们觉得索然无味,纷纷散去。

 

打造

 

“神九”发射前二十分钟,林州市委书郑中华一行人在刘天才的儿子刘海燕的陪同下,来到了郑州刘石林的家门外。此行,他带来了一块具有林州特色的牌匾作为慰问,而内在则是要建立林州同航天员刘洋的联系。

 

当时刘家的客厅已经挤满了记者,不少人都是单脚着地,客厅内的一张板凳上就站了三名记者。因而,林州一行人几次欲进入客厅和刘石林牛喜云夫妇见面都被挡在门外,遭到屋内人的怨言。等到发射成功之后,屋内部分人离去,一行人才进到刘家。

 

而在郑州以北近两百公里的林州,打造“中国首位女航天员故乡”的行动正如火如荼。523日,刘洋成为航天员候选人的消息尚未传出前的,林州市主要领导已经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关系,寻找与刘洋相关的信息。

 

610号,五龙镇政府曾开了一次专题会议,研究准备相关宣传问题。611号,林州市政府也召开专题会议,主题就是做好宣传刘洋的工作。随着刘洋成为航天员消息越来越确定,当地宣传部门官员还亲自带引记者到泽下村采访。

 

通过查探刘家坟地,女航天员刘洋祖籍林州的证据被不断发现。刘氏先人的墓碑上清晰地篆刻着刘洋的名字,而刘洋的太爷曾是清朝太学生,刘家可谓书香门第。“刘氏家族在刘洋这一辈人中,党员就有17个,大学生、研究生有12个。”

 

“刘洋的爷爷刘义成曾在西安、河南辉县等地从事地下工作。后被捕遭到严刑拷打,一条腿留下了残疾。”刘洋的姑婆刘梅翠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刘家的历史介绍道。当地不少人觉得,刘洋敢于挑战困难,也正是“红旗渠”精神的延续和发扬。

 

任伟兴作为五龙镇上唯一一家制作横幅、喷绘的店铺,他最近成了镇子上最繁忙的人。616日前,他已经制作了二十多条横幅,并按照镇政府的要求悬挂于集镇、泽下村村口和刘天才家附近。

 

“领导们想赶在热头上弄出来,我这里必须连夜赶工。”最新的订单要求是让他制作三张巨幅喷绘,其中一幅放置在泽下村村口的喷画约50平米,是以蓝天苍穹为背景的刘洋画像,上书“中国第一位女宇航员故乡”字样,旁边配上一幅喷绘还将配发刘洋的简历。另一幅喷绘,一块长4米,高2米的喷绘将放置于镇政府门口。三张喷绘花费约1万元。

 

“就是要让所有的老百姓都知道我们这里出了第一个女航天员。”作为刘洋故乡的居民,21岁的任伟兴也显得有些兴奋。

 

“神九”发射当天中午,在刘天才老汉热闹非常的小院里,37岁的村民刘卫东(音)醉酒了。他坐在刘天才的旁边,用浓重的地方口音提醒他正接受采访族叔:“叔,你说一说村里希望小学的事情,让外面的人帮着发展一下教育。”在场的人以酒醉休息将他支开。

 

在锣鼓队的喧噪中,这个微醺的汉子站在人群中指着一幢残破的土胚瓦房对记者们喊道:“村里也有穷人,你们看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