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限购令有种望梅止渴的民生幻觉
(2010-10-18 19:07:26)
标签:
房产潘石屹中产家庭财产民生杂谈 |
随着广州宣布限制每户家庭购买一套房后,中国目前已有11个大城市出台住宅限购令。随着新调控政策的出台,新一波纠纷主要是因为行政指令计划不准买房造成的。而退房潮也开始隐现,引发购屋者与发展商的纠纷则是由于楼市调控导致购房者预期房价降,而出现的恐慌性退房现象。(武汉晚报10月18日报道)
在规定“一户一房”就能挤压投资性购房,从而削减需求降低房价的逻辑中,限购令赢得了民生政策的喝彩。如今,十一个大城市的限购措施,无疑拉响了这项政策出台的号角,可以想见其普及推广的可能性。震动是毋庸置疑的,由市场预期和规避行为引发了目前市场的混乱却使得交易双方均蒙受着损失,当然这可以理解为新政策的阵痛。但限购令引发的民生担忧,却是需要长远考量的。
限购令一出,其平均主义的精神内涵真能护佑多数人都能买得起房?实际上,老百姓买不买得起房的核心因素,始终还是价格,而价格却又需要遵循成本。但就目前而言,土地已经成为房地产成本的主要部分,而这个市场的垄断性,造就了土地成本的走高。 潘石屹先生就指出这是一个面粉和面粉的关系,如果面粉价格被扼住了,怎么能期望面包比面粉便宜呢?如此,虽然限购令消出了供求造成的价格浮动,但也未必能够降下多少价格来,买不起房子的人们会仍然面对高房价的问题。
这也就是说,调控房价的限购令并不是在源头上削减土地成本,也没有在末端通过货币信贷措施抑制投资性购房,而是直接约束人们投资购房的欲望。这种将调控的压力全部集中尾端的做法,不仅是违反市场规律的,也是伤害民生的。因为除了所谓炒房团,投资性购房的多数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家庭,这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限购令和他们安居乐业息息相关。
面对高通货膨胀率和CPI的高增长率现状,投资购房几乎已经成为中产家庭保有并使自己有限资产升值的唯一选择。虽然,他们的行为一定程度抬高了房价,但是这也是市场的正常现象而已。有恒产则有恒心,限购令则让中产家庭成为了调控首当其冲的承受者,削减了他们拓展收入渠道的可能。缺乏增值方式的他们,只能选择持有货币或者消费,这都将使得他们的财产不断缩水。
所以,限购令的民生意义将十分有限,经不住审视。对于收入中等的家庭来说,不啻是一次打击,让他们收入渠道多元化的努力化为乌有。而对于房价调控,这又是一个避重就轻的调控政策,难以产生长久合宜的治理效果。虽然,如此“限富”缓解高房价之下的民众焦虑,但也只是暂时转移了民间的注意力,房价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民生却最终受到了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