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术界冤仇互报无助于学术规范形成

(2010-09-27 20:10:25)
标签:

杂谈

方舟子遇袭案从一发生就熙熙攘攘,直到近日肖传国被执于警方,似乎尘埃落定。但民间议论并未消失,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也沉渣泛起。个中情形,发人深思。

 

二人的冤仇不仅仅是学术打假这样简单。2000年,因为“基因皇后”陈晓宁、“哈佛最年轻教授”许建统,“核酸营养”骗局等学术打假事件,肖传国就曾以网名“昏教授”在新语丝读书论坛上发帖和方舟子发生争论,并指责方舟子“信口开河胡说八道”。而就在2005年,肖传国准备参选中科院院士的关键时刻,方舟子从各种渠道开始质疑肖传国的身份和能力,这被肖认为导致其院士落选。直到前一阵方舟子遇袭后,二人还隔空互骂,方说肖就是凶手,肖说方报假案,一时间让人疑窦重重。

 

这绝不是学术争论的姿态,一来一去的二人像是贴身肉搏一样,早就没有斯文仪态。口水战中携带着龇牙的暴戾与粗重的喘息,却也难分难解,终于上升到直接针对身体的打击,将学术的矜持和沉稳打翻在地。这其中,知识分子的理性已经与荷尔蒙相继崩溃紊乱,成为杀红眼的暴徒。学术只不过是双方拼命牵扯的幌子,沦为次要问题,内在都是发泄恩仇逞一时快意。

 

这种混乱不仅止于方肖二人之间,随着事件逐渐纳入公共范围,舆论中各种力量也开始了暗中较劲。开始是,方舟子的支持者和肖传国的门生故人站出来摇旗呐喊,有怜惜肖传国贬低方舟子“咬人”的,也有骂肖传国“骗子”而拍手称快的。最后以至于舆论都发生了分裂,曾经的打华南虎的英雄傅德志,也跳出来声讨方舟子力挺肖传国。体制内“仇方”势力更是有藉此集结倒方的阵势。

 

由此可见,方肖混战并不是一次学术界的清洁运动,相反却带来了一次落后学术思想风气的集中展示。方肖二人及其阵营都没有表现出学术讨论应有的气度和风格,反而利用学术之外的手段,招招欲致对方于死地。虽然同属知识群体,却互相攻讦如仇雠,只是没有体现一点点的宽容,尽管双方的“杀招”都没有权威结论,话却说得不容置疑。以至于这场论战,讨论是没有的,有的只是站队并且相互责骂,用唾沫星子淹死对方。

 

而我们反观现实,方肖二人都要维护的学术正义是怎样的呢?作为争论的焦点,“肖氏反射弧”到现在为止,医学界仍然没有给出权威的论断,也没有第三方的机构发表负责任的报告,来澄清相关事实。肖传国质疑方舟子抄袭,也如同沙滩画押一般,并没有什么凭据。最后,我们发现所争论的不过都是一些伪问题,或者是无解的问题,消耗了公共注意力和媒介关注,而问题还在原地。所谓的学术争论,不过是学人扯皮的一地鸡毛。

 

方肖冤仇互报的学术攻防,实则并没有多大的学术意义。在制度乏力的状态之下,个人行为也有逃脱不了利益恩怨的瓜葛,这也是 方舟子先生打假不倦,却难逃诸多质疑的缘故。某种程度上,在一个不健康的学术环境中,方肖不过都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他们都习得了其中的江湖气息,虽然相互之间有辩难,也只是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罢了,并非谁天生是谁的克星。方肖二人的表演,仅是学术共同体功能不完善之下的一幕士人斗法的活剧罢了。

 

肖传国被警方收监,激动的方舟子在他在微博中写道:“一种不可言说的温暖,在我们的四周微微荡漾。”古来物伤其类,仇偿的快意凸现出学人世俗而平庸的价值追求,在不可言说的“温暖”之外有着不可言说的蚀骨之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