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字投诉是种自我本位下的权力偷懒
(2010-01-05 22:23: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思考写得 |
都愿新年顺顺利利,若是不幸遇上了不如意的事,只要有个地方申诉,心里也不会觉得憋屈。愤懑的时候头皮多,委屈的时候话多,人之常情。试想,民众于网站之上申诉生活疾苦,阐发内心之幽微,免不了按照礼仪给各位公仆寒暄几句,最不济也得应时道声“新年好”。后头一看,这100字所剩无几了,还没有进入主题,这该如何是好啊。辗转反侧,这心里更堵得慌了。
这样一个限字投诉的设置,多数人都基于负面想象,怀疑是让投诉者“知难而退”的故意安排。智者告诫我们不要以恶意揣测他人,但左思右想,当地政府的解释也不外乎是“方便阅读、提升办理效率”之类说辞。
百字以内的申诉,固然有利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在视觉疲劳时间之内阅读,但有利于工作恐怕就不见得了。首先,民众所遇的不顺,并非都能在百字文本中得以充分的呈现,如果有人以“高度精炼”的笔法甚至是写诗来表达意愿,工作人员在理解上必然产生困难。其次,这么短的文字肯定无法呈现一些细节或者证据,缺乏这些关键的材料,公仆们的工作也只“无米之炊”。
所以,限字投诉不过是伪科学下的求巧之举,其并不能给办事效率带来任何的改观,实际助长的却是权力的偷懒行为。一朝权在手,万事皆由我,做不做,怎么做,都是自己说了算,容不得民众置喙。种种取巧偷懒偷,恰当地反映出行政机构的自我本位。这就是为什么丹徒区官方网站的偷懒并不仅于限字投诉,记者发现该网站的内页多是空白,很多关键信息都缺失。可见,当地的网站已经成了一个“传说”,在网络办公的今天,给民众唱一出貌似亲民的“空城计”。
疏通言路,本是官民互动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治理的应有之义,应该不断拓宽、掘深,以期达成官民双方的理解。但限字申诉,无疑是在给表达渠道增添“梗塞”,让水流变细甚至没有。民间意愿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民意疏导的“言塞湖”就会形成。
潇湘晨报:限字投诉:自我本位下的权力偷懒
http://www.xxcb.cn/xxcba/html/2010-01/06/content_2200561.htm
福建日报:http://fjrb.fjnet.cn/fjrb/html/2010-01/11/content_139830.htm
江南晚报:有组织地不负责任还是公仆么 http://www.wxrb.com/szb/jnwb/html/2010-01/06/content_446728.htm
河南法制报:http://newpaper.dahe.cn/jrab/html/2010-01/07/content_2708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