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谬赞亚道德源于民众受害想像

(2009-10-19 17:23:33)
标签:

杂谈

分类: 思考写得

1018,广州两名窃贼两秒钟内打开防盗门入室行窃,先做早操,窃得财物后两人有说有笑、蹦蹦跳跳离开,却乘车再次返回将被窃者的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和两块手机卡送回。(《广州日报》1019报道)更有趣的是,数百名的网友的跟帖不吝赞词,声称两位窃贼“盗亦有道”、“仁义”,甚至有人建议颁发“感动人物”称号。

小偷偷了东西还获得了人们的赞赏,黑白颠倒得让人啼笑皆非。退还证件、手机卡,虽说是举手之劳,对于人人喊打的“梁上君子”来说,这大大降低了他们职业的道德风险。一点点善意的投入,却成了值得歌颂的典型,能获得这样这真是一本万利的“回报”,估计小偷都会觉得老百姓太善良了。

 

的确,身份证、驾驶证、行车证和两块手机卡,都需要很复杂的办理方法,全办下来要花不少的时间。市井生活鱼龙混杂,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钱丢了还可以周转,但这些证件要是被小偷“清洗”的话,就意味着生活被剧烈的干扰,甚至都无法证明自己。在城市社区的安全管理并不能让人觉得满意的现状下,小偷将这些东西奉还,难免会让受害者在绝望中有一丝惨淡的“感动”

 

我更愿意相信网友的赞赏是一种调侃,来宣泄自己心中的无奈,但这种无奈,却显得真诚。每个人都有被偷的或者身边人被偷的经历,现实已经让民众变得很脆弱了,不健康的环境里浸淫久了,都有一种作为受害者的焦虑。人们真诚希望通过对 “盗亦有道”这种行为的认可,为不法分子树立一种亚道德,让他们能够常常遵从这个底线,从而减少自己利益的损失。

 

2003年,西安市一名被抢劫女青年不堪被性侵犯而跳进护城河内欲轻生,而其中两名劫匪“于心不忍”,也跳下护城河救人。事后,很多人表达了对救人劫匪的同情。而今看来,这么多年人们的心理还是没有什么变化,这也反应了城市治理并没有根本的改观。城市越来越漂亮了,居住者的安全感却没有相应增加。

 

转型时期,违法犯罪造成的社会对抗是没有妥协的。但能够返还部分赃物的小偷,还是给人们带来的改良愿望,即相信整个社会会越来越安全,越来越和谐。但不容忽视的现实是,这些犯罪案件的猖獗使得民众受害的想像还在扩大,对小偷亚道德的谬赞,就是这种社会心理的病态镜像。而这种亚道德,只能让民众“带泪微笑”,却无法高兴起来。

皖东晨刊http://szbk.chuzhou.cn/wdck/page/10/2009-10-20/A02/31591256005845750.pdf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