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汽车等行业分析为例,从市场认知偏差中发掘大机会
(2022-07-30 13:48:40)
标签:
杂谈股票 |
邓晓峰
16/10
研究体会
一、时间要更多花在增长型、体量大的行业上,是投入产出比相对高的做法。增量永远比存量好做。
二、做研究时,需要经历由少到多,再由多到少的过程。
资料会越看越多,随着积累,进行抽象总结,定义行业属性,提炼几个指标或参数,即先把行业变厚,再把研究变薄。
了解行业发展史,发达国家先走过的路,发达国家现存的状态,了解我国这方面情况,相关著名企业家的传记、创始人传记、行业传记是最好的资料。以上可帮助我们了解行业、了解竞争、建立对行业的总体认知。
三、对优秀公司长期跟踪。
四、问题是研究的方向。
汽车和家电行业
10年来,汽车与家电行业的资本回报率都很高,利润持续增长。
家电行业最大优势是竞争格局清晰,长期看更确定,弱点是行业基本成熟,成长空间受限。汽车行业的弱点是竞争结构问题,战场的胜者没有确定,并且参与者太多,中国整车企业目前还不具备竞争优势,优势是行业足够大,市场还在增长,未达到渗透率见顶的阶段,市场空间、行业回报高。
从美、德、日汽车行业发展看市场共识存在的偏差:
一、汽车业资产重、回报训练场不高的问题。
20世纪初,美国汽车业作为新兴行业,外部配套不完善,主要靠自供,早期的垂直化是一种优势,但资产特别重。巴菲特说,四个轮子的不是好生意。但当前中国,整车厂和零部件公司高度社会化分工,整车
厂资产轻,零部件资产重,数据显示,整车厂的固定资产周转率能够做到5-8次,甚至更高,这是一个很高的水平,但零部件公司做到2-3倍就非常不错,有的往往在更低的水平,以周转率来观察,整车行业实质是轻资产。
二、汽车业大公司,尤其美国的公司市值很低的问题。
20世纪60年代,美汽车公司基本都是当时分红最高的公司,2000年美汽车300亿市值,实际只是残值,而非现值。在整个汽车发展过程中,尤其是20-50年代,整个行业分红排名第一,所以我国汽车行业的公司市值空间就不是问题。
三、中国汽车价高,毛利虚高,生产率低的问题。
2000-05年,这个行业从高毛利率、低周转率即高价格的盈利模式,转向了合理毛利率、超高周转率,即高生产率的经营模式。周转率由原来的4次/年,上升到10次,价格、毛利下降,但效率提高,资本回报率可达50-10%,这是一个资本回报率高的生意。
目前我国与外国差距集中在税收方面,我方有17%的增值税和按价阶梯消费税。
市场共识与实际情况存在明显偏差时,这种认知偏差会创造巨大的投资机会。
行业估值不提升,企业的盈利和增长已经能为投资者带来足够的回报了。近几年家电和汽车的投资一直在走这个路线,这两个行业的估值都没涨,而市值和盈利都在不断上涨。
汽车行业因之前是一个很小的母体,随着逐步收购资产,因而延续性和可比性没那么强,导致股东回报没那么高。但如果行来本身仍处于增长期,渗透率没有到顶的话,这种低估值反而会成为“长期饭票”。市场给的预期和估值是低的,但事实上行来的增长好于预期,部分优秀公司做得更好,经常出现爆炸式增长,机会就更突出了--低估值+高增长。
汽车行业的跟踪法:
一、汽车产业链,从零部件厂到整车厂到4S店,整车厂是核心,它是整个产业链蛋糕的划分者。
整车厂对零部件厂而言,是甲方,可以占款。4S店是附庸,较苦,回报率较差。
对投资行业而言,首先要把行业链条里的龙头或利益分配者找出来,然后再找到利益分配环节中最强公司或阶段性最强公司。
二、产能利用率是最重要的指标。
全球产能利用率在80%以下,一般70%的居多,这样的车企盈利比较困难。
我国在90-100%之间,这在全球是一个例外。因此中国汽车行业回报率高。工厂的设计和产量比较容易观察。
三、经销商体系的库存水平。
观察竞争强度在销售端有一个明显的指标,即渠道里的库存。库存高了,资金压力就大。4S店长期库存超过2(即2个月销量),就会大折扣卖车,零售渠道受损,整车厂一般会让利,以帮助渠道生存。零售的库存是整个行业利润的先导指标。
三、终端价格折扣
终端价格的折扣,是最直接的指标。
具体问题:
一、4S店零售库存、行业产能数据如何监控?
零售库存由汽车行业协会每个月发布,一般是除以过去一个月的销量。
国外一般库存系数2以上或更高。国内1.5以下是比较健康的。2-2.5就比较麻烦了,2.5以上压力巨大
。
系数分淡旺季,6、7、8三月淡季,系数会高一些,旺季会低一些。结合年底奖金发发,岁末年初旺季,尤其是低端产品,在三、四线城市淡旺季更加明显。20万以上高端车全年销量总体波动不大.
每家公司的工厂产能、产量是公开的,更好统计。
新能源车刚开始,零部件也是关注的重点。随着中国的发展,国内供应链做好后,有机会进入全球供应链。
二、每年优秀汽车厂不太一样,有无提前预判指标。
提前预判很难。每年2、3月份开始,前一年的旺季过后到第二年的开始,如库存系数比较高,之后行业压力就大了。因此后为淡季。如淡季库存系数比较低,之后就不用担心了。后面半年到全年整体需求都比较好。
三、各厂新车型和一些原有车型,哪个卖得好,如何判断。
月销1万辆以上的,才能达到盈亏平衡。爆款车其实是比较容易找出来的。
如:哈弗116,10万左右的SUV;品质稳定,毛病少,成为爆款。
CS75,外型像路虎而吸引人,刚出业很多人被吸引,但因像路虎而未能成为爆款。未能达到3、4万辆的月销量。
传祺GS4,不像自主品牌,没见到车前,不知道会成功,但见到时,就会被吸引。
四、哈佛H6刚出来时判断很难,过了两年较容易些,如何更早一点发现其成功。
当时国产SUV稳定性都不是太好。但竞品S6和哈佛H6做出来,刚开始三个月销量达到8000,接着10000辆,销售爬坡比长城还快,但一年之后差别就出来了。
五、性价比高,还能赚钱,为何做出来,用上了才能感受,而厂家为什么不能预判。
厂商有合资厂和自主品牌区分。合资厂不愿做,主要不愿挖自己已有车型的墙角。
六、汽车股为何估值不高.
主要是过早认为行业已经见顶。
七、过去SUV性价比高的车不是很多,现在各个车系越来越多,如何看待、。
这个行业的竞争结构可能比家电行业还要差。
当然这个行业的好处是需要工信部审批,产能扩张
相对有序。
八、汽车行业增速一直还在,SUV渗透率空间仍在,过去几年达40%,17年提升至50%可能是天花板了。
三五年后,汽车自主品牌的崛起,可能像小米、OPPO、VIVO到一定程度后爆发。而且合资企业不愿生产10-15万区间的产品,担心影响其25-*30W车型;二是车载电子设备要把价格降下来需要尝试新的供应商,而合资的供应链是不允许的;三是合资审批流程长。
自主品牌只有不断冲击合资品牌的价格带,把价格捅破,用新的竞品去获得高利润,目前,利润主要集中在豪华品牌。20W以下的车在一个成熟社会是很难赚钱的,大家赚的都是高端品牌的钱。高端品牌往往是入门级的容易放量。如宝马3C.
九、汽车行为与房地产行业过去几年市盈率、市净率差不多,但汔车行业较地产好。
汽车的净现金流非常多。
人力成本低,生产效率高。人力占比与美国汽车业比特别低,美超过10%。
发达国家增加值分配劳动者(含税)占2/3,资本占1/3。如人力成本低,那么生意模式相对较好。汽车、家电生产率水平、人均创造的增加值很高,算是可以容忍劳动力成本上涨的行业。
十、投资较成功的案例
20年建成水电站,共投资80亿,09年总资产40亿,贷款20亿,运转中,每年利润7、8成分红。如到12年,子公司将贷款还完,不考虑分工,从当初20%本金,80%的负债,10年还完,至少可以赚4倍,总资本回报很高,利润率是9%,贷款如是6%,可以赚4*1.5=6。
水力发电这门生意很简单,只需计算几年把负债还完,本质是项目资源+杠杆的生意,但是高回报。就是资源独占性和高杠杆的利差。
该股14年利润爆发点,涨得很好。一般情况下,这种生意初期是一个巨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产能缓慢提升的生意,产能利用率上到60-70%时,有明显的盈利了,股价开始上涨,一直到100%时,股价也涨不动了。这种生意很多。
十一、如何看待估值及跟跟踪行业
行业发展方向和商业模式比较重要。一定不要把绝对的市盈率高低作为投资的依据,这中是一个参考指标,我喜欢从企业自身的价值创造和发展的角度来看。
如金融IT公司,它作为基金公司独占性的IT服务商,牛市一来行业本身的成长性超出想象。
如果真的看到好的行业、好的公司,记录下来,隔段时间拿出来看一下,这是最有效的研究方法,让你过去投入的时间在未来有价值。特别要注意行业本身体量很大,又有一批不错的公司。
很多行业发展的第一波没把握住,没挣到钱,对我而言,许多行业发展第一波属于学习阶段,这个阶段要看懂,想清楚,只要产业的发展没有到顶,真正有空间的行业或优秀企业一定会再次给你机会,而不是做完一轮就没有了。第一轮赛道出来的,公司经过自然的发展选出来了,这时候我希望能把握住。
做投资组合时,总体希望保持较高的胜率,整个组合里买的股票要保证赚钱的数量远远多于亏钱的数量,而且亏钱要尽量亏得比较少,万一错了,做好控制,这样长期下来回报会比较高。
十二、如何看待市场波动
在无效市场中发现价值,在有效市场中实现价值。
十三、如何管理仓位
发现好股票不能冲动,一下子买很多,结果发现买多了,买早了。
应保持跟踪状态,发现基本面的驱动在之后半年、一年非常明显的时候再提高持仓比例,这可能是更好的做法。因为公司盈利或基本面的驱动告诉市场,让它的价值被发现。总体上,希望能够先于市场发现机会,但如果领先太早,会让人很煎熬、
十四、银行业
投资银行业,很多时候就处于煎熬状态,我逐渐理解了银行业的商业模式,觉得确实有机会。在选择这种特别复杂、容易一拍脑袋就下有偏见的结论的目标时,需要更关心基本面的驱动何时更强劲。
十五、消费品
消费品投资总体还好,大家对这个行业的共识性较强,所以做左侧或者反向相对较容易。只需要观察到基本面稍微出现见底迹象的时候,可能就是投资很好的时候。
有些行业,大家天然有负面的看法,形成思维定式,我们需要在有效的信息更明显,让市场不断受到正面信息提醒的时候去做投资。
如果行业从成长期到成熟期到衰退期,必须重新回顾基本假设,对企业的看法要调整,需要更多考虑商业模式问题。如是企业自身问题,看看为会么会发生变化,是根本的竞争力问题,还是经营层面的波动,经营层面的波动可以更宽容些。
十六、操作思路
好的基金经理都要有在市场生存的技能。冯柳经理买的东西已经让市场自身化解了风险,即便发生意外,对他的投资损失也比较小,如果一旦成功,回报训练场较高。
人都是有路径依赖的。管理社保基金,模式上关注业绩基准,找行业和个股的阿尔法,一个一个行业来。高胜率、广覆盖、低损失。做的决策更多的话,积累的超额收益会多些。哪个战场
不利,就选退出来,然后找其他战场。花比较多的时间去积累比较多的基本盘,然后在不同的时段用不同的基本盘去适应市场,当然要做有增量的市场、有机会的市场。
入行初始,通过对基金组合的年报、季报资料认真研读,既观察市场同,又观察行业。看多了就会生意模式有感
觉,对比不同生意回报率有图谱。看多了,也会产生偏见,如对TMT,认为模式差,回报率不一定高而错失了机会,却忽略了增长本身的机会。
只要行业在发展,渗透训练场不断提高也会涌现很多机会,这时候,增长是主要因素,商业模式退到次要位置。总体上,是盈利增长驱动导向,从基本面去寻找机会。
前一篇:特斯拉人型机器人专家交流纪要
后一篇:如何做好投研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