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人型机器人专家交流纪要
(2022-07-30 08:26:46)
标签:
股票 |
1.特斯拉人型机器人的发布节奏和销量目标?9.30
的 AI DAY 发布,预计明年初开放预定;明年底开始交付;内部的交付量目标是 23 年 10 万台、24 年 50 万台、25 年
100 万台。 初期只在美国推广,先从特斯拉车主中启动;因为美国的人工比较贵,2.5
万美元买一个高 科技产品有一定场景,接受度也比较高。 2.
BOM 中比较重要和高价值量的部分?最重要的芯片和算法都是自己掌握的,主控芯片
AP320/420,台积电代工,3/2nm 工艺;AI 训练的 DOJO
芯片,三星代工;机器视觉的算法。 硬件里边价值量比较大的
8 个谐波减速器、碳纤维材料、4680 电池、液冷方案、10 个空心 杯电机、触感器芯片、4 个 RV
减速器、摄像头芯片/镜头/模组。 3.
中国供应商参与的机会?初期都是美国的供应商,但是鉴于上海超级工厂在以往本地化的出色表现,后面放量阶段希 望供应链能够参与进来。而且机器人的供应链,本来就是期望跟目前车的供应链和超级工厂 复用的。 另外机器人内部是有盈利目标的,所以对成本控制会比较严格。 国内似乎对减速器、电机、液冷这些关注的比较多。 谐波减速器用的是哈默纳科、RV
减速器用的是纳博。国内的绿的谐波、双环未来都会去测,
包括市场上大家听到的一些小公司,也会尽量去测试,但是确定下来至少要明年下半年之后 了。 液冷方案国内聊的比较多,三花确实做了一个比较关键的方案;因为人型机器人要快充、各 种场景的移动,所以制冷比较重要。但是三花初期设计的方案,是用液冷电机的方案,成本 比较高,未来期望能用普通伺服电机+液冷模块的低成本方案解决。 空心杯电机是精度要求最高的,用了日本的厂商,成本也比较贵;欧洲那
3 家更用不起;这 个国内的公司差距太大基本没有机会。最终规模化生产的时候不一定用 10 个,可以一个点 控制 2-3 个手指,降到
3-5 个空心杯。 大家问的比较多的江苏雷利,我确定的说特斯拉没有直接接触;也不是空心杯电机;是三花 找他定制了液冷方案中的电机,他的角色应该不是特别重要。 伺服电机单价便宜,300-400
元,但是用到 30 多个,所以总量比较大;现在车上的供应商
是汇川和宁波恒帅,恒帅做的产品便宜又好用,后面在车上和机器人上可能都有比较大的机
会。 碳纤维是美国的供应商,成本要
2-3 万;目前美国总部还在讨论用纯碳纤维还是碳纤维+镁
铝合金的方案;基于轻量化和美观的选择,倾向于成本能够降下来就用全部的碳纤维。一个
是全身的碳纤维材料,另外是易磨损的部分用碳陶瓷。 中国这边的供应商现在车上正在考察和定点的是天宜上佳和金博,这
2 家都有国内其他车厂 定点,应该都有机会;因为天宜上佳是高铁的业务起家,我们比较看重这部分安全业务经验。因为 Model S
Plaid 选择了碳陶瓷刹车片的方案,美国那边是比较贵的,成本要 5 万多,用户 选配加 2 万美元;中国供应商可以把成本做到
1 万多。当然这个验证会比较谨慎,因为涉及 到安全。但是一旦成本降下来,首先会在 10 万美元的车上都加,包括
Model S 和 Model X;后面尽可能在 5 万美元的车上也给方案,包括 Y 和 3
的长续航版和高性能版。 4.
拓普为什么作为车上的重要供应商,参与度比较低?结构件会有机会,但是结构件有多家供应商。拓普在去年的转向节脱落事件其实还没有完全 解决,中国供应链这边对这个事情的影响也还是有。 所以今年在做一体化压铸的时候,内部也回避了拓普;机器人上未来的采购,也能拿也会优 先看看其他供应商。
前一篇:汽车经销商库存系数